我原来刚结婚属二地分居,半月回家一次,而且我婆婆不善言谈,没有蛮多话说,就是说什么我也是洗耳恭听,一般不发表意见,我夲来回家就象做客,所以,我对家就是一个听长一样,多听少说,老公家姐妹兄弟六个,我们都能和平相处,客客气气的,爹爹婆婆去世后,因为是个穷家,也不存在分遗产,我老公什么都不计较,他总是慷慨的说,那值得几厚,让他们去,由于老公对我娘屋很好,我更不会斤斤计较,四十多年了,我们姑嫂妯娌都很团结,我是大嫂,我从不立威,老是微笑,几个叔子都很尊重我,这就是我的立身之道,宽厚,仁慈,善良,微笑,不轻意说人闲话,这样很好!
我结婚以后,就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公公早逝,婆婆没什么文化,心直口快,但是很善良。开始在一起生活,也有很多矛盾。她嫌我不大会做家务,话少,不大和她交流。而我也嫌她说话没分寸,什么都说,什么都管。时间长了,我发现了许多婆婆的优点,体会到和婆婆在一起生活是多么的好,她会每天早起,为我们做早餐,家里吃的用的,她都准备的足足的,一点不用我操心,有时候我和老公闹矛盾了,她都是替我说话,时间长了,感觉婆婆就是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个婆婆真好。
估计是个观念问题。丈母娘很早就有一种想法“女儿是要嫁人的,会离开这个家的”所以嫁女儿,就有种托付给别人的感觉,自然就不会产生“嫁了老公忘了妈”的想法。丈母娘对女婿好,实际是想女婿对女儿好一点。婆婆呢就从来没这种感觉。婆婆总觉得,自己儿子和自己是一体的。从没有想过“儿子会离开这个家”,她不认为,儿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小家庭上是正常合理的,她会认为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根据心理学知识。健康的家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夫妻关系是第一位,才会把“儿女长大了,该离家单飞了”当成正常的行为。但是婆婆们做媳妇时,往往夫妻关系就比较糟糕,有的好不如丈夫和她婆婆或其他家人的关系。因为婆婆生了儿子后,就转而把儿子当情感的救命稻草。搞得母子关系是第一位,就不是正常的家庭。一旦儿子成年了,有媳妇来了,就有种被拆散的感觉。
无论她干什么,都不用计较,这样才会太平,才不会让老公难做。不搭理就是无论她说什么难听的都不要搭理她,说几遍她自觉无趣也就不说了。举个例子,开放二胎后,婆婆见面就催生二胎,无非是想要一个孙子,她每次说的时候,我从不反驳,也不搭话茬。她说的次数多了,他儿子便会给她解释原因,后来她也就不说了。所以,不搭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婆媳大战。
夫妻之间存在怀疑,这个就得看两夫妻平时的信任度了,如果曾经被欺骗过,那这个怀疑就是正常的了,对方只有靠时间来证明给另一方,来再次获取对方的信任,还有婆媳同居这件事情,我想大多数的媳妇都是反对的,我也是赞同不要一起住,住多了矛盾也就多了,矛盾多了,老公夹中间也就难做,然后矛盾升级成夫妻矛盾,再家庭战争,最后会两败俱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