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古佛是如来的师父,为什么他却派孔雀吃了如来,究其原因,我们还得从如来证道说起。
在修成正果前,如来还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名叫释迦摩尼。因为生长在王宫里,所以释迦摩尼对于外界的险恶并没有任何了解,在他的印象中,世界是无比美好的,衣食无忧,享乐无尽。
在释迦摩尼三十岁时,有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想要去看看王宫外面的世界,想看看那些百姓是否和他一样幸福快乐。带着这样的想法,释迦摩尼离开了王宫,接着他经历了一生中最震撼的一幕幕。
有一个女人正在生孩子,非常痛苦;有一个老人正在策杖行走,佝偻无力;有一个病人正倒地呻吟,无人医治;还有一个孩子被牛车撞倒,命不久矣。当释迦摩尼看遍了王宫外的世界,这才发现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中那样美好,于是他冥思苦想,最终决定出家修行,为世俗寻找一条超脱之路。
离开舒适的王宫,释迦摩尼走遍了山川大岳,见过了世间百态,最终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开始顿悟。而在这修行的过程中,释迦摩尼拜了燃灯为师,燃灯告诉释迦摩尼,你要想修成正果,就必须做到心中空灵,点亮心中那唯一的灯。
释迦摩尼若有所思,想找个僻静的地方悟道,于是他选择了迦毗罗卫国的圣山,王子雪山。端坐在雪山之巅,释迦摩尼枯坐明悟,任凭外界沧海桑田,他心中仍保持一灯不灭,直到功德圆满,明心见性。
此时的释迦摩尼正准备下山,忽然狂风大作,飞雪漫天,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巨响,一头孔雀出现在释迦摩尼的眼里。当着释迦摩尼的面,孔雀不仅将周围的生灵给吞食了,而且还将释迦摩尼给吞到了肚子里。
在孔雀的肚子里,释迦摩尼本想着从孔雀的粪门逃出,但转念一想,若是从粪门钻出,真身被污,如果没有圣水的洗涤,那就难以在修道者之间立足,会玷污道心。于是释迦摩尼用蛮力从孔雀背上破开,逃离危险。
孔雀发出哀嚎,苦苦哀求着释迦摩尼,可释迦摩尼不为所动,准备索取孔雀的性命,正当释迦摩尼准备出手时,燃灯尊者领着灵山的修道者们一同赶来了。释迦摩尼暂时收手,对着燃灯说道:“师尊前来,有何教谕?”
燃灯回礼道,称那孔雀并非有意冒犯,而是我等为恭迎尊者出关,特意派他来的。此话一出,释迦摩尼顿时大怒,但仍然耐着性子解释着,说如果他没有炼成金刚不坏之身,恐怕早已经葬身其腹,何喜之有?
燃灯却说,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幽冥无道,视众生如草芥。大意就是指释迦摩尼渡过此劫乃是必须的。燃灯说完,众位修道者一同施法,助释迦摩尼成道,释迦摩尼哈哈大笑,最终修成丈六金身。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燃灯之所以派孔雀来吃如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如来渡过此劫,修成正果,证道诸天。结果如来果然不出意外,证道成佛,佛号如来。
燃灯是如来师父,为何却派孔雀吃如来?其间有一不为人知的秘密
Array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应作如视观。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忘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来的师傅是通天教主,燃灯是如来的创教合伙人,充其量是老大哥而已,所以如来有什么事情大事情都是拉上燃灯,不敢去随便麻烦通天教主
燃灯道,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释迦尊者能渡此劫,乃是众生之福,涅槃成佛。
没有孔雀吃如来,因为那时候没有孔雀,孔雀是王母养的小鸟,是古代的鸟,嘴小,只会啄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