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情场就仿佛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不论得失,都像菩萨一般,难辨悲喜。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分手不会太伤痛?是因为麻木?不用心?冷血?还是什么别的缘故?
刚才在和一个朋友聊关于恋爱的话题。她说ONS在轻松愉快的同时,也是会有失落,因为没有精神层面的慰藉和共鸣,况且也不是像男女朋友那样有求必应。我说未必吧,很多男女朋友之间,既没有多少精神层面的双向慰藉,也没有像你说的那样随叫随到,更多的时候,似乎是一方在满足另一方,总有一方是最大得利者。讲到这里,我想到我自己。
没错,就像我曾经和一个好朋友开玩笑的那样,曾经的ex加起来都可以组队踢11人制了,而且替补席还不是空的,每当说起这个,她就笑,说我是花心大萝卜,既不用心也不专情。之前,我觉得可能自己确实是不够投入,或者说心态好,加上人也比较硬心,所以直到今天依然屡战屡败,越挫越勇。但是直到今天,我突然觉得,在过往的分析总结中,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部分:精神补足。从肉欲上看,我毫无疑问是个色胚,如果你用性瘾患者来形容我也不甚为过。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或难以启齿,好比说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饭,同座的小林一碗大号拉面还不够,还要再来两个肉夹馍才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胃——这是先天决定的生理需求,你我既不能改变,也无需隐藏,因为你吃一碗大号拉面不饱,那就是不饱。
但从精神层面来看,我似乎越来越多的扮演着一个食欲不足的角色。从刚开始的初恋开始,我似乎能从对方身上寻觅到某些精神的慰藉或让人不禁想要紧紧拥抱的东西。可到后来,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我发现我能从别人身上获取的东西越来越少,尽管我一直和其他方面一样,保持着一个开放的心态。但这扇敞开的心门似乎在绝大多数时候,只有输出,而无输入。
有好多时候,特别是恋爱初期,当恋爱双方稍稍从头脑发热的状态中走出一点,略有冷静时,总有一方会这样问对方,除了我的身体,你还喜欢我什么方面?也许话不都这么说,但意思大致如此。这种时候,我觉得真是一种考验。我不想撒谎,但又不得不撒谎。因为实话实说固然可贵,但恋爱中的女人不需要太多的小崔,他们更喜欢忠实于自己的耳朵。可是,我能够说什么呢?我实在找不出太多让我能够在精神上感到补足感,能够在思想上发现闪光点的地方。如果交集不多,而对方充其量是自己的子集,那么,这样的感情算是什么呢?单项的精神输出?精神换肉体?
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可能,能够与另一个人实现精神和肉体上的双向交流?我没那么悲观。把观察点再次放在我身上,我目前的结论是,有,但那样的人不占主流,并且那样的人要么藏于茫茫人海,要么名花有主——能让人精神物质双丰收的人,稀且贵。是不是分手真的可以做到不太伤痛?我觉得有这种可能。但是前提在于一个强大的自我,特别是精神层面。棋逢对手方为较量,不相上下才是切磋。真正的交流存在于两个水平相当的人,所以古人强调门当户对,如果从广义来看,大概也是一种差不多意思的经验之谈吧。
如何在恋爱当中不会受伤?
可能有的人会给的建议是不要投入太多,但是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既然我们准备开始一段关系,就不要因为怕痛而给自己太多的后路。当有退路的时候,当你不是全情投入的时候,这一段恋爱关系实际上它是不完整的。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你就没有想把自己完完整整地投入进去,完完整整的拥有一段关系,那结果不好也是可以预见的。
就算恋爱的结果是难以预期的,我仍然赞成,开始一段关系之前,我们考虑清楚。真的决定了,就飞蛾扑火一样,全情投入。这样的过程,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恋爱带给你的幸福感。即使最后的结果是伤心的,是难过的,是分手的,但是至少我们没有遗憾了,我们可以说我尽力了。只有经历了,即使感觉到分手的那份痛,也很坦然。
人活在世,即使痛也坦然,这是一种多么坦荡的境界呢!就随着这样的境界,我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成熟,最后我们坦然面对人生当中的所有挫折,迎来更多真正属于我们的幸福!
幸福从来没有捷径。少受一点痛,你都未必能活得通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