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面歌颂人的各种奋斗、努力与坚强,反而从反面来衬托。我个人其实相当反感一味式的心灵鸡汤,这种文章有一定振奋人心的作用,但作用时间或许并不长。举个例子,现在普遍流行的心灵鸡汤大多是以下格式:从明天起我要笑对人生,不抱怨,不发怒,努力奋斗……诸如此类我个人认为这一类文章从本质上就否定了人的各种负面情绪,只一味地夸赞人的正面情绪,诚然,人的确需要保持积极向上,但人也有拥有消极情绪的权力,并且这种消极情绪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它可能还是创造力的一种来源。我认为的正能量是这样的:在绝望中挣扎着前行。没有大把花哨的言语,就像《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追风筝的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书或许算不上阳光,甚至可以说有些阴沉,但它们都反应了一个词,那就是“挣扎”,为了某种目标而挣扎,拼了命地守护,即使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好的,but who cares?这是我认为的心灵鸡汤。
人不只胃肠有饥渴感,心灵也要给养,于是就有了“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可以护养心灵,是一种对心灵有帮助的东西。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这也是“心灵鸡汤”风靡不衰的原因。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无需动脑就可脑洞大开。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味十足的“语言艺术治疗”。有些故事教会你感恩,启发你奉献,却不会告诉你,很多事情可以争取,可以改变,也可以有另一种结局。
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合适各种各样的人,鸡汤一样,有些喜欢纯,有些喜欢重口味。何为“美味”简单说“口感适中”,心灵鸡汤做的好不好反而不是自己定义,而是客人。不一定要满足全部人。但是基本能让人喝了感觉不难就可以了。每当存在负能量就需要心灵鸡汤洗刷,如:宣泄方式、寻找心静、清理心理垃圾等等事实分析,社会观点才为重要。以现在的人多数存在社会负能量,在外面原本存于负能量,在家又增加,这个时候就需要“心灵鸡汤”。做不了合适每个人的口味,不如做一种的人口味!
所谓心灵鸡汤,它也就是属于汤品,在你饥饿的时候看似肚子填满了,但是解决了你的饥饿吗?如果你吃的饱了,再来点营养的汤品,你肯定很惬意!所以心灵鸡汤解决不了实际的饥饿,只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难啊!就像现在公司的管理者,经常灌输一些心灵鸡汤,对于员工的困难却视而不见,所以优秀的管理是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只有这样,我想没有鸡汤,每个人也会很努力的!
真正的心灵鸡汤与“伪鸡汤”相对,现如今,很多人已对“心灵鸡汤”失去兴趣,甚至认为其总是披着光鲜的外衣躲避残酷的现实,变成了“毒鸡汤”。其实,正宗的心灵鸡汤应该是原汁原味的,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过度的修饰和晦涩难懂的思维,只需要真诚实在,直击心灵的语言便具有“疗伤”“抚慰”“排解”的功效,不一定苦口,但一定是良药。这才是真正的心灵鸡汤价值所在。
我认为:心灵鸡汤是有营养的,但他也只能达到自我安慰的程度,适度的自我安慰还是好的,但是太过沉迷于心灵鸡汤之中,那只能等于浪费时间。如果每天感悟这个感悟那个的话,你的时间都拿去做了感悟,在进行自我疗伤,到头来有什么用呢?不过就是自我安慰罢了,现实就是现实。这个世上很多人身同感受,所以就有了心灵鸡汤,所以就有了更多人的每天越来越悲伤,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