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打骂很少,但是任何事情我从来没有自己的决定权,父母从来不会尊重我的感受,小到头发怎么剪,大到高考填志愿,我也是一直遵从着,可是即便这样,我从来都没有听到他们夸我一句,印象中几乎没有。但我开始决定过自己的人生,前段时间剪了短发,染了颜色,烫了卷,这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的事,在我这里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我学会的方法就是先斩后奏,反正他们要说我的,与其征求同意被拒绝并挨骂,不如自己先做然后挨骂算了。目前还在读大学,心里已经产生了毕业去外省工作的想法,因为这两年我看着我爸把我姐一个那样开朗乐观的人逼成郁郁寡欢的样子,整个人都特别消极,我觉得换我会疯掉,没完没了的指责和否定…不是没有尝试沟通过,是我们说任何话根本没有用。
每一段难以消化的情绪下都隐藏着回忆,做心理咨询师时间长了,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不会去孤立的看问题。比如你某一天突然感到很抑郁或者很焦虑,让我来帮忙。我都会先问最近发生了什么,或者这让你想到了一些什么。我们缓一缓,觉察一下这个情绪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不是通过服药或者转移注意力,比如逛街什么的去回避掉它。就像很多学习心理学,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也都是想粘合自己内心碎裂的一部分。比如出生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就会是特别想去粘合她内在的父母。有着长期被父母忽视经验的人,也会特别想让内在的父母关照自身。这也会多多少少影响自身对待情绪以及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挑选出你最想改变的一个行为细节,别泛泛而谈,对父母的恐惧。我们只挑其中,最具体的一个行为,比如说和父母打电话!先描述好现在的状态,和父母打电话之前和之中和之后会感到恐惧。假定最高恐惧感为10. 设计好行为的频率,估计每天都要和父母打一次电话。
如果父母身体健康就尽量少回去,但有需要时一定要回去尽孝。
多强大自己,平时学点心理学。当我看到有篇报道:中国85%的人都有原生家庭阴影时,我便释然了好多,毕竟比例在那呢,家家基本差不多。
别指望父母、兄妹她们会改变。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其他交给天意。
充实自己,离他们远点。每次说完呢,以为他们会改。但你千万记住,你才多大,你父母养成的几十年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所以吧,少回家。回去得越少越好,如果他们重视你,他们会改变态度,至少在你在家的时候会注意相处的模式。
我觉得伤害永远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你可以坦然讲出伤害,愿意倾吐时就降到能降到的最低,然后就是尽量远离你不开心的源头,降低持续影响,建立自己的家庭和新环境,并且多学点心理学知识研究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