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什么?!泰山?泰山!泰山?!
这有什么可不现实的啊,泰山,几乎可以说是全中国游客最多的山了吧,你脑子里想着是“打算一个人晚上”,但问题是,当你晚上到泰山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一个人,也完全不是晚上。从山底下开始,不管你是从最低下开始爬,还是坐车到一半开始爬,都会是人山人海,你是跟着队伍一起走的,有灯,不会感觉可怕,而且两旁还有卖水、卖玉米、卖鸡蛋、卖黄瓜的小贩……
在路上,你也能遇到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地方的人。台阶上会有人坐着休息,所以可能踩上别人,要慢慢走,保持节奏和间距。偶尔,你能听到边上人的谈话,可能是妈妈鼓励孩子,也可能是两个同伴之间相互鼓励,再或者是情侣之间,他们也可能是在吵架,比如“我再也不走了,要走你走吧。”“都怪你,带我来这里,现在上去也走不动,下去也走不了。”爬完了山,到了南天门,你就只能感叹为啥不是我一个人爬的山呢?十一的时候,山上大家都裹着租来的军大衣,坐在地上,蜷缩着熬时间,等着日出,姑娘如果嫌脏,可以去找个小馆子吃点东西,当然价钱也有点贵,因为是挑上来的,挑工走一样的路。等到快日出的时候,这能是像行军一样往前走了,路都挤满了人,不往前也不行,稍慢就会被踩到。
所以,从来都不存在一个人晚上爬泰山的问题。
夜半登泰山怕是许多旅人登顶观日的首选吧。住进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后就会发现许多宾馆都提供午夜租车服务,未到子时就会电话叫醒,载一车困顿的游人一路前往半山腰的中天门。虽无太守引领,到也有几分滁人游也的兴致。一路上常有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之场景。
山上鲜有照明,然月色皎洁。光线黯淡,攀顶心切,到也省去了许多留影纪念的烦恼。满眼是山间秀木,野芳幽香沁人心脾。除了偶尔的几声虫鸣鸟语外,最多听到的就是噗噗的心跳和湿答答的脚步声了。山路从平坦的宽台逐步向陡峭的窄阶过渡,中途会遇到一些依泉而设的休息之处,有不知疲惫的小贩早早挑担守在此地,一根黄瓜削了皮,在清泉下濯洗一番兜售给游客,换得5元10元不等,辛苦钱。当时我懂事,吞了口水省了开销,不过之后关于泰山好长的一段记忆都飘着淡淡的黄瓜香。
山间湿气很重,特别是在日出之前,游人都自备简易雨衣,姑娘的长发在口中呼出的白霜里凝结成了一绺一绺。秃顶的中年人也不时掏出手绢朝头顶抹上一圈,顺带洗了一把红脸。就要接近山尖的地方租售军大衣,哪怕是炎夏,也必须人手一件,不强求,但必须。寒冷程度绝非耸听。
观日是每个夜半登山人的夙愿,但能否如愿还要靠运气。反正我的泰山之旅是以浓浓的大雾收尾的。一家三口裹着军大衣一人照了一张雾霭深山图。算时辰,太阳也该高悬之后悻悻下山,仅瞥见了不知是云海还是大雾的一片水汽。自我安慰到,留有遗憾,下次再来。
当年第一次爬泰山,还是上大二的时候,火车票买不上,做的汽运班车到的泰山,四点到的,旅馆都住满了,开始爬山,天亮的时候到了南天门,在山脚下买了两包将军烟,居然是发了霉的,自那以后对山东人就没好感
泰山重点是登山路上历朝历代的文物,晚上蹭蹭爬上去,登泰山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想去,什么时间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