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黑客帝国的世界设定基于赛博朋克科幻流派。其世界本来就是被设定为人与物的界线模糊。进而产生相应的伦理困惑。比如,在身体乃至思维都可以制造的情况下如何定义人这个概念。如何看待灵魂这个概念。其核心是对现代文明的迷思和恐惧。而非重新定义世界的方法。赛博朋克最重要的冲突在于基本的人性被技术所取代,从而导致的堕落。如果说得出“我选择,故我存在”,“我选择了人性,故我为人”的自我观念和价值观念,多半是用来解决以上伦理困惑的。它还经常伴随另一个困惑“人造物品的人性如果比人自身的人性更加美好”。那么“人”该如何与“物”相处?“人”该如何看待自己?是选择成为物化的“人”还是反其道行之?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人类社会过于依赖技术的反思,而并非给出定义世界的原理和方法。没有文献表明赛博朋克这一从通俗文学中诞生的科幻流派师承存在主义,如果有观念上的相似,当作个别现象考察。不具有普遍性,从这一点看,赛博朋克并不能称之为哲学。不能简单套用现有的哲学体系,充其量算具备一些哲学观念。那么黑客帝国是否在运用某种哲学原理来构架剧情呢?我的回答是有哲思而无体系。伦理困惑,真实性这些带有终极色彩的问题包含在赛博朋克的世界设定里,导演在这上面做足了文章,确实很绚烂。而剧情则充斥着爱、牺牲、斗争这些带有感情与社会属性的内容,而非哲学式的思辨,即电影不再去证明抽象原理的跨领域普遍性。
从此电影的内在动力就变成了主流社会价值观念推动下的群体心理选择。从这里开始,电影就和什么哲学无关了。在明白告诉观众何谓真假,何谓善恶的时候,哲思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就是打了。老实说我并不觉的黑客帝国有太深的思考,稍微有一点也被落了俗套的剧情抹杀掉了。要从黑客帝国里看海德格尔那是一种个人趣味。出于对电影的喜爱以及基于对哲学的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读解电影未尝不是有趣的行为。毕竟也算是对“在”的一种观察。不过这个行为本身就挺不严谨的。
我不是说它完全没有价值,重点是:如果因为喜欢而去套用概念,然后下定义,其说服力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娱乐就好了。“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所以,真正的启蒙是一条小路,这条很小很窄,可能同伴寥寥,而且得永远向前,永远在路上,一旦停下来就等于从未走过,甚至最后还要把自己在路上的意识给扔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