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话,还是处于少年期或者刚过少年期吧,也就是所谓的叛逆状态,有的人叛逆阶段会持续很长,也有的人非常乖,压根在年轻时没表现出来叛逆。但如果进入叛逆期,你就会觉得父母非常唠叨,甚至会逼着自己干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从而让你觉得父母压根就不尊重自己,不理解自己,此时我觉得吧,你与父母之间都有错了啊。
第一是你的父母应该是那种控制欲较强的,心里会老想着自己的儿女就该听我的那种,因为在父母眼里你是永远长不大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想你也很难去和父母沟通了,此时遇到这样的父母,你也尽量不要与他们口头沟通,换种角度,如果你的父母玩微信的话,可以以微信聊天打字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方面不会有面对面的那种不愤和尴尬,另一方面打字的话会敢于说出更多,毕竟有很多时间思考的,不像面对面那样一吵起来就难以收口了。如果你的父母不玩微信的话,我想此时以纸条书信方式表达你的真正想法也是可以的。
第二就是你的叛逆心重,看什么事都不爽,总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形式来解决。这样的话问题就偏向于你了,此时你可以换个角度想,父母不听我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是他们的子女,他们也要否定我呢?无可厚非,父母始终是父母,一切都会为孩子着想的,他们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不过他们只是不知道你慢慢长大了,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即使这想法是比较幼稚。不过你可以以这样的角度跟你父母沟通,我还在成长,还年轻,弯路多走没关系,就怕现在不走弯路,不听自己的话,以后可就难以立足之类的。毕竟他们作为过来人,肯定也会懂你的小心思的。
总的来说,摊上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和父母吵得厉害,毕竟吵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闭上嘴,乖乖听父母说话。
其实,说到和父母相处,我们应该都会有一种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吧!不过,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父母和我们是两代人,有代沟是可以理解的。
我小时候就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且也不好好听我说话,只会用“我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来堵我的嘴,那个时候真的觉得好委屈,好无奈啊!可是,现在外出读书以后,由于长时间不在家,开始怀念起父母的唠叨,也理解了父母。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怕我吃苦头,怕我走弯路,所以现在就没那么抗拒他们的话了,也不会非要和她们争论个输赢出来。虽然放假回家以后,发现他们操的心更多了,也比以前更唠叨了,和我的代沟更大了,但我也确实是学会了和他们相处,有时候甚至享受着他们的絮絮叨叨。
如今,我们是一天天在变大,他们是一天天老去。人们经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说的就是变老的父母。我们自己也能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儿。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们有多么不理解自己,我都不会和他们再争论什么了,乖乖听他们说就是了。
总之,我觉得父母不听我们说就不听吧,我们听他们将就好了。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就接受,觉得不对的、自己接受不了的,就别放在心上,回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尽量不要和他们正面交锋,不要伤害他们那颗爱你的心,反正决定权在自己手里,耐心听他们说完也没多大关系,而且还能讨他们开心,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种事情非常常见,比如我现在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家里,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说什么样的话,家长都不会听,他们总是一贯的觉得他们的话和决定都是对的。这便是现在家庭生活的一种主色调。对于一部分90后来讲,父母现在处在一个即将奔五的年纪,人一旦到了这个年纪,思想就会有些固执,不管怎么说都只认为自己说的做的才是为了子女,其他的他们会自动过滤掉。
其实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父母辛苦了一辈子,想让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年轻的时候教导了,没有达到目标,老了的时候总想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然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子女会随时抛弃他们的感觉。出现这种心理的老人,其实需要的只是我们做儿女的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们说规他们说,我们只需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都长大了,也成熟了,能够分辨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不要总是反驳他们,顶嘴,这样下来不但家庭关系更加的不和睦,而且自己还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有时候其实我们没必要跟他们斤斤计较,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口头应付一下就行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还能让父母开心,何乐而不为呢,相比之下,只顾与他们发生口角,最后闹到最僵的程度,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父母不好沟通,油盐不进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叛逆一些,只要事情不是太过分,不伤害到双方的感情,适当的叛逆一些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