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恋爱需求感很低的人,对亲密行为比较恐惧,我的乐趣是喜欢独处,自己学习,每当我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时间就会过得非常快。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庭的原因,家庭亲密关系没有好好培养,导致到现在为止,我无法从家庭亲密关系中获得任何乐趣和依赖感,我跟家人相处的时候我都是读秒一样煎熬。慢慢的,我的兴趣转向了学习,看书,独处,打游戏,从别处获取需求感。我前两年鼓励自己出去社交,去认识新朋友,去认识异性,一个人学习摄影,练习拍照,拍美食,拍静物,拍风景,看片子学习,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在摄影群约妹子逛街拍照拍人像。这段期间也认识了很多女生,也有喜欢的,但我始终无法进入到恋爱关系,我觉得约会的时间太难熬了,好感期过后,我便主动退出,不再打扰。感觉这两年时间自己的收获就是练会了摄影,学会了逛街买衣服穿搭配,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乐趣。然后我发现我也无法从恋爱亲密关系中获得比自己独处更多的乐趣。
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防备越来越重,多数所言所行都要去考虑利害关系。人一生玩的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初中高中阶段就认识的了,再往后大家都没有那么单纯了。很久没有主动发自内心交往新朋友了,见到老朋友就会不自觉回到以前,心态也会好很多。谈恋爱也是为了找一个可以相互倾诉,感情依靠的对象吧,好像除了恋爱关系,很难再能有两个人在一起像小朋友一样过家家式聊天玩耍,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愿意在对方面前怯怯的显露出来不要提防会被伤害。那些没有恋爱需求的,可能是感情在另外某一方面有所寄托,早期可能是友情亲情,后期可能是追求事业为重了,而一段不一定有结果的恋爱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下所有防备的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运气了。不是没有恋爱需求,而是对这样的小概率不抱期待了。就像对买的这张彩票会不会中五百万一样,没有的话就算了,有的话一定会开心的蹦起来。
前提是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恋爱需求,不要和有恋爱需求却因为外因素而不得。一个人拒绝某个亲密关系,必不是对关系中立的,一定是对这种关系怀有极大的恨意。人人都有亲密关系的渴望,但是当一种深深痛恨某种亲密关系的感情腐蚀这个人的欲望,那么很明显对他来说,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代价会远高于他的收获。这种恨意大多是出于坏经验而形成(从小的亲密关系没有得到满足),但是也有的时候,是因为对于另一种形式的亲密关系的爱意超越了一切其他相驳的关系(譬如出家的修女,是对上帝的爱意超越了一切)。恋爱关系是非常占据一个人的心灵的,无怪乎当一个人对其他亲密的关系的爱意强过恋爱的爱意,恋爱必须被仇恨先腐蚀再屈居二位了。
因为不缺爱呀。父母朋友已经成为强大的后盾和情感依托了。而且像我们母胎solo的,也没有去体会过爱情和其他情感有什么不同。而且,麻烦。从各种经验里来看,恋爱需要每天互相关心,两个人一起做一个人都能做的事情。等到了忙起来还会担心是不是不爱了,在一起久了也想要有私人空间。其次,不相信有人能够专一那么长时间。时间长了总会疲倦的,就算身体不出轨,精神上也会有懈怠。渣男例子太多了,你能知道和你在一起的就是有责任感有担当三观相合的好先生吗?三观相合这一点就太难达到了。最后,浪费时间,太耽误学习了。想做的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我一个人过的那么舒服,干嘛要多一个人。
谁都会有被爱的需求,从婴儿投生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懂得用哭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慢慢地开始会向妈妈伸手要抱抱,这些都是一个人作为人需要被爱的表现。现实中有人表现出跟人比较疏离或者看起来不需要恋爱,或许是只是在前的经历里受过伤害,为了不再受伤而保护自己的外壳,或许是在孩童时期向父母求助或者索取爱时没有得到父母恰当的回应,也有自己不知道能否给对方爱,所以不敢接受爱的,比较少一部分是因为信仰原因淡然的。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如果我们追求的那个人是比较疏离的,那么久由他去吧,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舒适的距离。
二十岁,我的话是因为觉得自己现在这个阶段正是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时候,还不能说去作为一个好的伴侣,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太挑了,其实并不是,刚出社会,我觉得我应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想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比较从容的时候,再去考虑恋爱的事情。这样对彼此都好。我的爱情观是,建立在双方各方面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面,你很好,我也不差,身为女孩子我可以自己给自己很好的物质生活,可以为你买礼物跟你去旅行。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过于浮躁了,希望不要将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