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没有“普通人”这个人群。看似芸芸众生,但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虽然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但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认知以及经历和阅历都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到哪个年龄才能相对客观地看待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生活阅历越多,越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如果一个人经过商,从过政,成功过,失败过,享受过荣华,经历过贫困,那么这个人便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缺点,了解自己的情商与智商,知道自己适合做哪些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哪些成就,这便做到了客观地看待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13岁就开始在社会上打拼,25岁就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能保持这种成就,那么这个人客观认识自己的年龄肯定比一般人都要早。但如果一个人25岁毕业后开始找工作,屡战屡败,始终不能走出困顿,那么这个人认识自己的年龄就相当晚了。
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我们可能都读过很多人物传记,有不少传奇人物都是从贫困的地方走出来的,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然后取得了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他们便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做到扬长避短。心态良好的人,认识自己的年龄就相对较早,有的可能在20多岁就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了,但有的人要等到40多岁。
很多人物都有过自卑的体验,但是他们成功地克服了自卑。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因为屡次失败而陷入自卑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如果长期处在自卑的阴影之下,便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和长处,也不能准确找到出路。
所以,在奋斗过程中,用最快的时间克服自卑的情绪的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年龄就比较早,而那些一直陷于自卑的情绪之中的人,可能永远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五岁左右,对人生许多事基本会看淡很多。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早熟或晚熟,心态都是不一样的。相对客观地看待自己?这个问题也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直接关系。
成长在普通家庭的我,没有很优越的条件,也没有背景,工作各方面的事都要自己去摸着往前走,职场上遇到的人和事,没有人会指教于你,完全从一个小菜鸟一步一步走着。相信多数人都是一样的经历,摸索着往前行,嗑嗑绊绊,哭着笑着,傻呵呵。渐渐的,在努力的工作中寻找到了快乐,遇到了可以交心的朋友,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有良师益友的帮助,引导,时间转眼过得很快。总结着人生这一阶段的经历,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工作中看到的人,经历的事,面对的虚伪的面孔、严苛的领导,面对的歇斯底里、阴阳怪气的同事,还有向你示好的同事等等,你都是如何应对的。这一路走过来,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变化,成长了、成熟了。说白了,就是长心眼儿了,没有了初入职场时的胆小懦弱。也庆幸着自己在复杂的职场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耿直本色。虽然这种性格会得罪人,不讨好,但也正因为自己的真性情,交到了良师益友。这是在职场中的成长。
二十几岁,是玩,是疯狂的年龄,是不计后果的潇洒。
三十岁,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是现实逼着自己必须得靠自己往前走的年龄。嗑嗑绊绊的成长。
四十岁,成家立业带孩子,一般该明白事儿也都明白的一知半解了。
三十几岁,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明确了。对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样的婚姻也更清楚了。路也在越走越稳了。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都有数了。
这个时代,人想晚熟,晚一些懂事都是很难的。
普通人在哪个年龄都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因为能客观看待自己这个行为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本身,我觉得只有一个所经历的事情足够他心智成熟到可以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所有人事物的人,才可以做到客观的看待自己。
所以说,普通人如果永远做不到成熟,那他将永远都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或者说只能浅显,表面的看待自己。因为还有一点就是,一个普通人,除非是性格本很本身就是比较消极,悲观的人,爱从自己缺点的一面看待自己,其他的普通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是有自恋倾向的。
不管是从交友还是恋爱结婚,很大程度上我们会选择和自己脾气相近的,性格相近,爱好,三观相近的人在一起,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对自己的行为,对事物的看法有一种认同感,所以才会选择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朋友,做恋人。这其实就是自恋的表现。
只要这种心理存在,客观看待自己?不存在的,因为我们内心就是默认自己的一切是对的,会去抵抗自己的负面评价。比如有人和你吵架,说出了你的缺点,比如说你“神经质”“太敏感”“斤斤计较”之类的,你会忍不住生气,这就是我们无法客观看待自己,排斥自己的负面评价的一种表现。
想要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完全不在年龄,只要你够成熟了,可以客观看待一切事物,就可以客观的看待自己。不然,就算是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年纪,还是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想要学会客观看待自己,就先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吧。
客观的看待自己就在于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其实一个人相对客观地看待自己与自己的年龄可能没有太大的关系,尽管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因为有很多人尽管年龄很小,但是已经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有的人即使已经成年,已经几十岁了,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什么。有的人甚至直到老年才能够明白自己这一生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还在后悔着什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去珍惜自己的时光。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们在相对客观的认识自己这点上面,都是从成年开始的,因为成年就相当于我们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有更多的思考的能力,所以人们会下意识的去思考自己的优点、思考自己的不足,这个时候人们就能够得出相对的结果来。如果思考的准确的话,就相当于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当然也有的思考的不够准确,但是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在别人的帮助下可能也会走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也可能在自己参加工作以后,才能够在现实中更加客观的认清楚自己。如果一个人安逸的太久,就可能不会去思考自己,一个人在强压中就会不断的寻找解决方法,释放压力也好,让自己过的更好也好。这些都需要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能够看见自己的不足,也能够看见自己的优点,你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在这个现实中活得更好,让我们有更多的能力去照顾自己爱的人。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年纪干什么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从童年到花季,再到成年我们遇到了很多事这些事也让我们成熟成长,小时候的天真烂漫,如今的成熟。每一个人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去改变,大概什么时候我们客观的认识自己了呢,我想大概是自己成年的满意了吧,大概是高考完离开家乡的时候吧,大概是你走出校门初入职场的时候吧,这些都让你从新开始评判自己到底属于什么情况,你更加了解了你自己。
第一次成年的时候,他们收十八岁之后,你就该独立了,所以你懵懵懂懂的听着,然后有一天你发现,你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与想法,你开始接受了自己的不优秀,你开始改变,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个阶段都有你该干的事情,而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一成不变,成年之前在家人的呵护下你觉饿自己很好,后来你发现除了你父母谁都没有理由讨好你,你开始独立,然后从新认识了自己。你不再被父母保护了,你学会了许多处事的方法,你长大了。
当你走出校园初入职场,你又一次被社会从新刷新了世界观,你终于明白他们说的校园里是个避风港湾是什么意思了,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让你不适应了,后来你才明白,职场上你改学会保护自己,从新认识自己,你会遇见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刻苦的人,你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所以无论在什么年纪,你都应该认清自己在什么位置,你应该做什么才会更好。
大概到二十几岁吧,就会有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因为这个年纪会相对来说比以前接触的东西多很多,看到的事物也会比以前更广,视野开阔了,所以此时的状态相对就会好一些,也能分清什么现实,什么完全的凭空想象的虚拟世界。会比之前更加的对你的这社会的存在,以及现实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天真。
无论是上学的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多数都会有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相对成熟的认识和体验,而不是以前的小孩子了。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慢慢的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二十几岁的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在发生这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外表上的变化,不是穿衣打扮,也不是买衣服品位的提升,而是内在的一些变化,变得成熟,变得更改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身边很多这样的人,刚刚接触的时候,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每天脑袋里边都揣着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之类的梦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的他们似乎真的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即便是有,也是少之又少,又怎么会那么幸运的发生在我们身上呢。
最现实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只要有能力了,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一切,还要客观的看待身边的一切,外部的一切,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幸福才是美好的,也是享受的心安理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