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鸡汤”,同样的作用是能够帮助人们走出心灵内的困境,但是表达方式上的确存在不同,中式鸡汤和美式鸡汤的最大不同就是从每个问题的切入点不同。
中式鸡汤偏重于讲道理,从人类的价值观以及道德的制高点出发,从而改变内心的想法。
中国人从小就被四书五经所影响,思想在某种方面还是被模块化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所接受的那些知识,其实全部都建立在一直传承的理念里,包括被一直创新的地方,都是大家熟记于心的大道理,也就是一直被大家所尊崇的中华精髓。那些东西成就了中华的良好美德,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不可被超越的境界。但是,人生在世总有几分不如意,那么,“心灵鸡汤”也就彰显了它的作用,它的方式主要是从一些大道理入手,用一种荡激心灵的手法,从而造势让每个读者的内心都是像是清洗了一遍,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地。然后,再来一则小故事,主要也是从要讲的道理出发,但是围绕来去都是再讲大道理。
美式鸡汤的特点和中式鸡汤恰恰相反,它主要的侧重点在于讲故事,再从很恰当的点告诉你要怎样做,或者根本就不告诉你怎样做。
美式鸡汤主要是从故事出发,它在讲任何一件事前,都会拿一个实例或者是一则小故事来阐述,也许讲的时候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但是在故事完结后,你会立马明白它到底在讲什么。无所谓一些事情的表象,就它的本身来讲你所郁结的事情就在这个故事里。这样叙述并不是在说美式鸡汤就有多么大的优势,只要是鸡汤它就是有一种假大空的成分存在。无论是中式的道理至上,还是美式的故事至上,读起来都是给人一种涤荡心灵的作用,你内心知道怎么做还不行,你必须得知道你要做,行动才是最切实际的。
鸡汤的表达和劝解方式应该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种安慰鼓励鞭策人们进步的话语和语言交流。还是会有相对一部分人来说会比较吃鸡汤这一套的,的确也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况下如果每天可以看几条心灵鸡汤来有所灌溉的话,久而久之是会给自己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可以从侧面来增强自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这也是相对于激励的美好的心灵鸡汤来说相反还是劝大家不要过多接触消极的心灵鸡汤,也会形成恶性的循环导致悲观的心理暗示对生活充满失望甚至绝望。
那么既然鸡汤得效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要研究一下鸡汤得表达方式。按照本人的想法来看,我觉得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跟国家中人们的性格和特征有很大关系的。其实,相对于中国人来说本身的性格就会下意识的处于被动的状态,干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会显得自己比较谦虚处理不得当就会显得自己相对卑微。相对于美国人西方人来说就会显得比较直接和自信,还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为中心画圆,过多的话就是膨胀甚至自大。想要展示自己的机会会更加多一些。
照这样的情况来看,“中国式鸡汤”肯定不比“美式鸡汤”来的更直接痛快和有效果。相反可能“中国式鸡汤”会显得比较细腻细心。最后效果还是要看适宜人群的性格来有所选择了,这样效果才会显得更加明显有效果。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实际行动来有所争取的。
在我读过的书中,给我的感觉是美式的鸡汤文和中式的鸡汤文的确有很大的差别,肯能就是由于文化的原因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但是我都有它们的好处,以及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美式的鸡汤文,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有他好的原因,当然这也存在着我自己比较片面的见解,只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也是自己的一种阅读的习惯和偏向,并不代表大众的取向。
我个人的一开始的读书的那段时间,就是从读各国的鸡汤文开始的,但是也是很爱读这类书籍的,也真因为这些鸡汤文让自己对读书起了兴趣,养成了自己的爱读书的习惯,导致现在爱书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
个人对美式的鸡汤文,一直是吃很大的好评的,我觉得这里要提到自己一开始读到的一本,具体名字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有些人不会把它归类于鸡汤,但是我觉得他其实就是那种鸡汤文,而且对个人影响也很大,之后也读过一些中国的年轻作家的鸡汤文以及一些驻外记者的书籍,觉得写得也很好,很正能量,很阳光。
但是通过读这些书,做明显的美式和中式的鸡汤文区别在于,美式的鸡汤文多数一讲道理为主,个人认为,而中式的鸡汤文多数都是以故事的方式来讲明道理,直接接纳中故事的切入,而美式的就是在多数都是先以道理开头,接着可能用故事阐明分析。个人比较喜欢美式的,清晰明了,虽然似乎有点说教,但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