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奶奶就经常给我讲一些民俗的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这样讲的,说有一个女孩子天生的非常的丑陋,她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而且满脸都是皱纹,所以她非常不讨家里人的喜欢。
她有两个哥哥和父亲,只有父亲不嫌弃她对她非常的疼爱,两个哥哥和嫂子们都十分的讨厌她,每天在家里面吃饭都是让她吃最差的,她自己也从来都无怨无悔的从来不去争抢,平时在家里有什么活也都是抢着去做,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孩子。
女孩的父亲是一个风水师特别会看风水,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她的两个哥哥嫂子就叫父亲帮着自家看一看风水,将来谁会发财会走运。父亲当时非常高兴也很有兴致,让他的两个哥哥带上鱼网去他们家在村东头的地里面撒一网,两个哥哥一听都傻眼了,都说是地里了怎么去撒网打鱼啊?父亲笑了笑说叫你们去你们去就是了。
两个哥哥只好带着鱼网来到村东头自家的地里,结果这时一看哪里还有地,只有一个池塘他们赶紧把网撒了进去,结果捞上来一条金尾的鲤鱼就带了回来,父亲看了说正好今天过年把鱼吃了吧,于是两个嫂嫂就把鱼打扫干净以后,做成了美味的红烧鲤鱼。
端上桌以后父亲就说现在你们开始把这个鱼吃了,等大家把鱼吃完了以后父亲又说:谁吃了鱼肉?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子都说自己吃了鱼肉,接着父亲又问那鱼头和鱼尾让谁给吃了?这时女孩说是自己吃了。父亲笑了笑说你们不是让我看你们的运势吗?那么我告诉你们咱们家里面最好运的就是她了。
哥哥嫂子听了以后非常的不高兴,但是也很无奈,因为鱼已经吃完了,结果过了不久皇宫里面选王妃,因为皇上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说他的王妃要骑着高头大马,手拿一杆长枪,头的银盔。
所以皇上就派大臣来找,路过他们的村子,所有人都去看热闹了,哥嫂嫌她丑就把她锁在家里看院子,别让鸡吃了种的菜。她也想看热闹可是出不去,就爬上了墙头,又怕鸡吃了菜,就手拿竹杆。
大臣路过时正好看到,她光头就是银盔啊,骑在墙头不就是高头大马吗?还手拿竹杆那就是长枪啊!大臣就把她带回皇宫了,一进皇宫她就变成了美女,原来她天生注定就是皇后,所以在民间的一切都是伪装的。
吞童子与平将门之乱以及本能寺之变的影射及关联
京都
有人又把他称作,魔都
不知道是为了这里罪孽深重的历史
还是四神相应的“平安京”产生的作用
(四神相应指的就是环绕都城的理想地理环境,东有青龙为川,西有白虎当道,南为朱雀之海,北为玄武之山,而京都就是这样的地形,东部为佛教圣地比壑山延曆(通历)寺 ,西部为大枝街道,南面为旧巨椋池,北部为丹波山脉山系)
跟佛教构建的“结界”相似,不过越是按照风水术所说保护的都城,城中之人越会觉得自己便是外界邪力攻击的目标,特别是从京都往东北望的丹波山系群山,更是看起来像是有鬼居住的阴森之地
而那个“鬼”,就是酒吞童子
据《酒吞童子绘卷》记载,正历年间(公元990年左右)京城发生了一连串的贵族子弟或公主失踪事件,经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占卜得知,一切都是栖宿在大江山的酒吞童子所为,当时的一条天皇便派大将源赖光(记住名字!)率领渡边纲,坂田金(银?)时等去讨伐,但是却迟迟找不到鬼城所在,但是还是遭遇了酒吞童子派来阻挠他们的另一个游戏里出现的CP!茨木童子来找他们麻烦!但是却被渡边纲击退并斩下一只手(知道为什么只有一个手了吧),而后遇到遇到三名神秘僧侣帮助,其实僧侣的身份是源赖光在出征前曾向熊野、住吉和八幡三处的神社祈祷后保佑他们的三名神灵,僧侣说,你们全副武装,肯定找不到,所以你们应该扮成登山客,并给你们神便鬼毒酒和星兜,这酒对人无害,但是对鬼来说,喝完就会昏睡过去,一行人总算接近了鬼城,并假意要加入,鬼当然不相信,就拿出一整条女人的腿来招待源赖光,为了取得信任,只得吃了这条大腿,而喝醉的酒吞童子除了讲述了一下原来住在比壑山,却因传教大师最澄开设延历寺而待不下去只好到这大江山等待天下大乱的时机的故事,到了深夜等酒效发挥后,源赖光一行人便将酒吞童子斩杀。
而就历史而言,这个传说是受平将门,纯友之乱的影响,说的明白点,就是当时京都政权,平民,人人都在怕下次会有更大的武士势力来袭,才得以变成现在流传的版本
比壑山西侧有一个山谷,名叫八濑,此处的人和“山之民”(注,日本的山之民指在山中水边开采铁矿挖掘铁沙以此为生的人民,出了名的顽固不化不服管教,以前朝廷就管这些人叫”土蜘蛛“或者”鬼“另一说,这些山民并非日本当地人民,而是类似菲律宾越南之类的移民,关于这个我会在以后的文章《双面宿难》里来仔细说)关系密切,并自称”八濑童子“。所以朝廷经常派兵讨伐,就像讨伐酒吞童子一样,讨伐这些外化之民。而在传说中,源赖光打扮成山民才接近了”山上“的酒吞童子,是不是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铁,不管是平将门的所在地下总茨城,还是藤原纯友的所在地濑户内海的伊予,都挖出过类似甚至相同的铁制品,而这之间的联系,恐怕就是“山之民”从中,联络着东西方,才能同时起兵叛乱。
山之民公然叛乱朝廷,支持着叛乱势力,就赌在了武士势力身上,虽然两场叛乱都被平息了,却不是因为公权力,也不是因为咒法,而是因为另一个武士的崛起,那就是,藤原秀乡
最终,能胜过武士的人,还是武士。
而传说在京都被斩首的平将门的头,仿佛嘲笑公权力似的,飞回了关东地区,这也很可能是各地的山之民散步谣言,武士连“亡灵”都能控制,王朝所感受到的威胁也就更大了。而传说演变成今天这个版本,应该是在镰仓,室町时代时代,也就是成熟的武士时代了。
而这一切历史的前进,让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鬼故事里的酒吞童子,渐渐变成一个巨大的鬼王,而和他对战的源赖光也是越来越强一样。鬼对抗武士,暴力对抗暴力,鬼和平将门和纯友,同样想脱离公权力支配的阵营,就逐渐的不断升高战争的形势,或许这就是后来的战国时代的前兆吧。
机缘巧合
帮一个在南大上学的小客人所托
收集了一些她用来完成作业的课题
当初她跟我谈时,因为我一直对民俗,神话,历史很有兴趣
我就一口答应下来
大概的课题变成了
“民俗故事和历史的对照以及世界各国神话故事之间的共通与联系”
我给她找的都是一些故事元素
然后再用讲故事的方式,试着叙述出来
我觉得还满有意思 .
京都的西边,爱宕山,在战国末年,你们知道统治这一带的武将是谁吗?
明智十兵卫光秀
而提到这个人,就肯定会想到
本能寺之变
天正十年,也就是1582年,织田信长命令光秀增援攻打中国地区的毛利家,出阵前,光秀登上爱宕山,在爱宕神社前吟诗一首
时值今日,雨落五月天
雨落五月天有“天将降大任”的意思,换句话说,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决心讨伐信长,一统天下的信念。而前一句的时值今日的“时(toki)”则暗指光秀的出身地,土岐(toki)氏(注,明智十兵卫光秀原姓土岐,是美浓地方名门守护)而土岐氏一说,是源氏的后代,而讨伐酒吞童子的源赖光,历史上也却有其人,他之后的四代源光信进入美浓土岐后就改了名字。而源赖光的子孙中,名字不是有赖字,就是有光字。
家谱大概是这样的
赖光——赖国——国房(这是姑娘)——光国(这个人注意,如果你们来过我这,注意过我墙上的画里面,讨伐瀧夜叉姬的大将叫什么吗?)——光信(从这一代改名土岐)——然后就是同代的光基,光重,光长,光义。
所以你们想到什么了吗~
也许~光秀是源赖光的子孙也说不定~
但是战国乱世,没有人能肯定这件事,不过,光秀本人,可能是这么认定的。
我觉得《寒号鸟》的故事很有深意。小的时候我姥姥经常和我说,后来在高中的时候我班主任也经常那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们。故事的内容时这样的:
在林子里有一只寒号鸟,每天的生活都过的很逍遥自在。从来没有过什么烦恼,在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它就住在地上的一块石头的石缝里。白天飞到外面晒晒太阳,找找东西吃。
后来在秋天的时候,很多的鸟儿就开始找树枝和杂草棉絮等等之类的东西开始筑巢准备过冬了。那个时候寒号鸟就开始嘲笑这些鸟儿,说他们傻,不去找吃的,每天累死累活的在叼树枝。还说这么暖和的天怎么可能会突然变冷。很多鸟儿在刚开始还在提醒它让它准备准备,它就说还早还早。
后来有一天夜里突然降温了,别的鸟儿都在自己温暖的窝里舒舒服服、温温暖暖的睡觉。而寒号鸟就被寒风冻坏了,所有的鸟儿都听到它在地上的石缝里哀嚎着:“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一夜都是寒号鸟的哀嚎声。
但是第二天早晨,气温回升了之后,别的鸟儿又看到寒号鸟在石头上面安逸的晒着太阳。当时就有鸟儿说它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寒号鸟就翻了个白眼说,这么好的天,晚上一定不会冷。但是到了晚上又是一样,又是寒号鸟一夜的哀嚎声。
在后面的几天里寒号鸟就是这样,晚上在哀嚎着,但是一到白天就懒洋洋的晒太阳。后来一天晚上下雪了,这一夜别的鸟儿都没听到寒号鸟的哀嚎声,都以为它筑了自己的巢。第二天才发现,它已经冻死在石缝里了。
其中的意味真的是很浅薄,但是有很多人都是和寒号鸟一样。
我的家乡在丰县,是汉高祖刘邦出生的地方。关于汉高祖刘邦,流传下来的民俗小故事也有很多。
我想讲的是他出生后发生的一些奇异之事。他在出生之后,当时的皇帝身边的看天象的人就告诉皇上,天子已经降临了,会对您造成威胁。皇上一听,马上下令追杀丰县城里的所有婴儿,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
刘邦的妈妈开始带着刘邦逃跑,逃到一个城墙的地方,三面都有士兵追来,城墙偏偏没有门。就在万分焦急,眼看追兵就要追过来的时刻,刘邦指着城墙的方向,说,娘,那不是门吗?结果刘妈妈一看,真的有一个小门。所以那里就成了丰县的第五个城门。丰县现在的五门桥就是从这个时候有的。
出了城门,就有一座桥,但是桥被吊起来了,母女俩过不了桥。岸边的草也是有刺的,无处藏身。这时,小刘邦又指了指草丛,说,娘,我们躲这个里面吧,你看,草的刺是缩着的。妈妈一看真的是,就这样他们又逃过一劫。
当他们刚逃出去,皇上听说有人看到有妇女抱着一个婴儿出了城,所以追兵又追了过来。母女俩旁边也有田地,没有藏身之处。情急之下,妈妈只好把刘邦放在犁地犁出的那个沟里,然后妈妈假装在收拾地里的东西。地里的马走到刘邦在的地方,就把一只蹄子悬停在半空中,那些追兵翻了地里的所有地方,唯独没有看马脚下的地方,刘邦就此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