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也就是跟你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没共同语言何必强求呢!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跟你也只是生活3年4年而已。聊得来的自然就关系好,聊不来就也不要给对方留下什么坏印象。每天打打招呼,说两句意思意思就行了。因为你住久了会发现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你和她有共同语言,不理她又不好,还是闲聊两句就不要说太多了,不然你听着有时候还心烦。
大家一开始都不熟,因为都是一个宿舍同个专业的,也都是有时候跟着这个走,有时候跟着那个走。一起走久了就知道说跟谁聊得来就以后跟谁一起走了。虽说我是个宿舍长,但真正决定事情的决定权不在我这里,就大家的意见整合然后决定做什么。说白了我的性格我也不喜欢管人,别人做好决定我觉得合适就听,不合适就随便,反正没啥要求。但有的人聊不来真的是聊不来。
我们宿舍就是那种两个人结伴一起上下学,基本的共同语言都是跟追星,化妆品有关。更加深入一点就是聊自己的朋友那些事。我宿舍比起隔壁宿舍还算好,起码是那种还算和谐的宿舍。闹也肯定是闹过,但还是会和好,因为作为宿舍长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出我的作用。我就一直处于大家都不得罪我的状态,我比较喜欢以理服人,凡是讲一个理字。不过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想管,就是聚餐吃饭。当时新生开学不到几个月,宿舍里有一个说干脆出去聚吧,然后我就选地方最后选了吃烤肉,吃烤肉就算了,反正在那也是大家聚一下热闹热闹。回来就一个室友说下次不去了,太坑之类的。你这让我听我就不爽了,但我也不想讲。后来在我们学校后门说聚吃饭,吃饭就吃饭,她还一直玩手机,然后就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也是不懂了。弄到后来其他人想聚的时候,得亏她说她没钱不去,不然跟她吃饭也是麻烦。平时跟她不怎么聊,因为没啥好说的。她最感兴趣的是化妆品跟我又不一样,每次大家想聚会的时候她就会她没钱之类的,大家心里也明白说毕竟一排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摆在那,打从她开始说没钱我们出去吃超开心的。她点菜又不怎么吃,看得我都觉得奇怪。
所以像这种室友,见面打打招呼就好也不用跟她太深入,道不同不相为谋。
住在一起的人一定要聊的来吗,一定要成为朋友吗?如果你的朋友和你三观一致,同时有事务往来,那恭喜你,你们既可以交换资源,又可以交心。如果你的朋友和你三观一致,但你又不得不和他交流,因为有事务往来,但也没关系,只停留在事务往来就好了。同样道理,为什么室友之间一定要有共同语言呢?我想和你聊聊我拧巴的大学宿舍生活。
(1)作息时间不一致
夏天熄灯不断电,于是乎舍友开始从空调插头接电到电脑。断电熄灯的时候,继续组队打CS。而我要睡觉,明天上课,去图书馆。这其实并不是问题,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进水不犯河水,没毛病。
(2)你喜欢打游戏,我喜欢泡图书馆
重要的不是作息时间不一致,而是不能互相尊重。你打游戏没问题,但你一定要在睡觉的时候开着耳麦和CS的队友交流信息。我好几次提出抗议,人家根本不当回事儿呀。所以我经历过难熬的宿舍生活,睡眠质量很差。中午几乎不想在宿舍休息,因为很吵,带过耳塞了一点儿也不管用。
(3)你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你
很明显,我们三观不一致,你觉得我迂腐,上了大学还要当好学生,拿什么奖学金,泡什么图书馆。我觉得你玩游戏吵到人了。三观不一致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尊重。宿舍不是你一个人的,你不能为所欲为。因为不懂尊重,我根本没有和他么交流的欲望。即使有共同语言,我也聊不下去。一度我有换宿舍的冲动,也给校长写过信,那又能怎样呢?后来莫名其妙的他们没那么吵了。到毕业的时候,我还有些不舍。但自从我开始工作之后,我宁愿一个人住,也不愿意和三观不一致,不懂尊重的人一起生活,那是一种煎熬,是一种慢性自杀。
所以比起共同语言,我更看重互相尊重。
跟路飞学excel,提升职场效率。欢迎关注我的百度问答账号。
没有共同语言,那就尽量少说话,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扰,互不烦恼。
我不知道你说的室友是多大的年龄,曾经工作出来,我也和同事成为了室友,有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小丽,还有些共同语言,有一个年龄比我大很多的,叫陈姐,根本没有共同的话题。
室友又不是朋友,更不是情人,能说话就说话,不能说话就拉倒,难道回去就一定要和她交流吗,所以这些白痴的问题你就不要管。
回到寝室该干嘛就干嘛,打电话聊天啊,或者上网打游戏啊,看电视什么都可以,我就是这样做的。
每天我都是第一回到寝室,洗澡之后坐床上玩电脑,和朋友聊天,然后小丽和陈姐都是车间的,晚上都是要加班到9点才下班回来,有时候小丽还要约会,所以回来的第二个人是陈姐。
虽然说没有共同语言,但基本的问候礼貌还是要懂得,在陈姐开门进来的那一刻,我就会向她打招呼,微笑对她说:“陈姐,下班了”。
陈姐是一个家庭妇女,为了生活,一个人在公司打工,她一般都是洗了澡,躺床上看看电视,就睡了,在这期间,我没和她说过任何一句话。
我看电视的时候,有时候瞄一瞄她,觉得她是要睡觉了,就会自觉把耳麦带上,不影响她休息,早上陈姐醒得比较早,但她也会尊重我,尽量把声音弄小点。
虽然和室友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但只要懂得礼貌和尊重,还是可以很好相处的,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知道怎么办了吗。
其实我们并不是跟所有的人都有共同话题的,我们也不是和每一个人都聊得来的。或许每个宿舍都会有自己聊不来的人吧,我们宿舍我是有的,我和我们宿舍其中一个室友是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完全就是聊不来的那一种人。
其实刚刚开始进入到这个宿舍,我们大家都很合得来,大家的话也会很多,那时候以为这个宿舍其实很好,自己的一群舍友也是极好的,可是随着慢慢的相处中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我们宿舍有些人根本不是那么聊得来。对我而言我们宿舍有一个室友我是跟她完全就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她太自私了,做什么事情首先自己为重,宿舍搞卫生她也不会去搞的,反正她觉得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会去做,很自我为中心,其实中午那个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哪个人不会为自己着想很多,只是看不惯她完全不会为宿舍付出的样子,而且她也特比啰嗦,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情非要说个十一二十分钟,我也最讨厌别人反反复复的说说一件事,而且我们价值观看待事物都是很不同,就导致我们讨论一件事就会发生分歧,渐渐的我也就明白了,其实我们是没有共同语言。
在一个宿舍没有共用语言其实是挺尴尬的,因为就在一个宿舍,但是跟她说话我也觉得没趣,所以一般来说我是不会主动跟她说话,如果宿舍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天说话的时候也许我就会跟着说了,但是如果没有一起说话那么我是不会跟她说话,即使宿舍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噎死各自玩着各自的手机,不会说哈的。这就是我和我的室友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相处方式,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我一般手不会主动跟她交谈的,而这样大家宿舍一起聊天说话也可以避免我跟她话不投机的尴尬。
没有就没有吧,室友只是室友,不是朋友,要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干嘛?
其实如果能碰到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室友,那是幸运,碰不到,也没必要觉得可惜,虽然是同一个屋檐下要生活几年,但是只当是多一个认识的人就好了,没必要在意那么多,说说我们宿舍的情况,我刚来宿舍的时候也是一腔热血那种的,也想着和电视里那种的宿舍一起吃饭聚餐,真的好的跟自家姐妹似的,后来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从刚聚到一起的时候,舍长总想着要一起吃饭,因为空间里经常有别的宿舍一起吃饭发的说说,所以舍长总是想聚一下,但是大家好像都是热情不高,后来半年后终于决定聚一下,因为我经常在外面吃饭,所以就让我挑地方,我挑的时候还特意选择一个便宜一点的,因为怕大家接收不了,想着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所以最后我挑了一家牛排自助,他家正好做活动44.5每人,说实话,我真的是觉得超级便宜,我们所处在二线上城市的一个区里,我吃过牛排自助基本上都是70以上每人,但是没想到提出这家的时候,就有的人嫌贵,觉得吃不回本来......
我真的是有点懵,女生吃自助还打算吃回本?更何况44还有牛排,后来我就让她们挑了,最后聚餐定在学校里面的一个餐厅,可以点菜的那种,平均每个人加上要交的舍费不到30,也不能说娇贵吧,我从小爱吃鱼,那家店的水煮鱼我吃第一口就觉得不新鲜就没再动过。所以啊,观念不同不必强融,场面上过去就行。
每个人都要成长,从小到大,我们会成为学生,然后再毕业走向社会,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去独自面对一些事情。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大学室友,工作初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和他人共租一套房子,分担经济上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和室友相处?
虽然我们怀揣着共同的梦想,来到了同一个地方,不管学习也好,工作也罢,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接受教育的背景也不一样,来自家庭的熏陶也不一样,所以就会导致对世界认知的不一样。
大家居住在同一空间里,聊天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可是聊天的内容就很难去把控了,尤其是在这种来自五湖四海组合成的小集体内,尽管讨论着同一个话题,可能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有时候甚至会完全不赞同别人的说法,这个时候又不能很尴尬的去进行争吵,所以就会感觉没有共同语言,越来越不爱交流。
有句话说的好,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如果实在没有共同语言,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换一个圈子,重新认识一圈人,然后离开这个地方,因为长时间不进行沟通,对于室友之间的关系是极其不利的,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可是如果没有条件离开这个集体,那就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这群人相处咯。
我是团爸,关注两性关系,致力亲子教育,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团爸爱陪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