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从字面看来,刘长卿是对琴声的喜爱,是对知音的渴求,实际上实在发牢骚,对琴声的赞美实际上是对高洁的赞美。彼时的刘长卿,正一次又一次被奸佞诬陷,被贬谪,他希望遇到的知音,不只是和他一样喜爱这首古调,更是希望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不远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登高所见的萧瑟秋景,带出苍凉之境,想想:满眼看不见边际的树木萧萧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而来。矗立于江畔林边,老病缠身独登高台,看到的是这样的景,想到的是万里漂泊常年为客,能不生出孤独之感么?难得的是,在这种情绪之外,还有慷慨激越、动人心魄之情。
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诗《回答》里的,“卑鄙是卑鄙者的同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你想啊,那么多人都一样,只有我不一样,不一样的都死亡了,这得多孤独啊。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种时空错乱,会让你感叹造物弄人,如何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如何在你最美丽的时候和你相遇,多少人奢望而不可求。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首词作于陆游晚年,起笔忆当年,为了觅得一个建东立业的机会,曾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而今,我那英姿勃勃的形象,纵情驰骋的军旅生活,只能在梦里才能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