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生子女,赶上计划生育了嘛,我爸我妈都是守法好公民,所以也就专心养育我这独苗了。而等我童年有记忆了,差不多也是上幼儿园了,那个时候每天早早的去上课,再加上幼儿园老师还是我的舅舅的媳妇,所以幼儿园生活也不算孤独,毕竟有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
而真正孤独的感觉应该是小学三年级搬家以后吧,虽然搬家的地方不远,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一件足以引发焦虑感的一件大事了,我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以前一起玩到天黑的小伙伴们就此分离,从此以后上学的路上就只有我一个人走了,想想就难过。
然而这些情绪我跟谁都没说过,忘记了那时候自己怎么想的,那感觉就像是洪流中的一条小鱼,被巨大的潮汐裹挟,只能不由自主地前进或者后退,而没人在乎一条鱼的感受。这些思绪都一直以我不曾发现的方式积压在心中,直到那天早上,妈妈起晚了,于是她给了我钱让我自己买着吃,我坐在早餐铺子里,周围是陌生的大人,气氛不由得压抑起来。我买了肉的火烧和一碗粥,自顾自坐下吃了起来。
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哭了。
不过倒是哭得不厉害,那时候就感觉好像这世界只剩我一个人了一样,那个时候我也觉得当着别人面哭非男子汉所为,于是很快吃完我就上学去了。这件事是我童年的一个缩影,平常周一到周五去上学的几天,感觉没那么强烈,毕竟好朋友们都一起了,放学路上也有人陪,不用自己一个人走,可是到了周六周日,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真的太无聊了。
那个时候的联系方式还停留在电话上,然而小孩子又不打电话,所以我一般周末就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看电视或者看书,开电脑玩会4399,然后就无事可做了,因为爸妈绝对不让玩电脑或者看电视时间太长,总是会用各种理由阻止。
然后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小伙伴还经常想着我,他朋友也很多,但是出去玩还是喜欢带上我,每到这时候那种孤独感才暂时离我而去,他带我去河边,或者去别的小伙伴的家里一起玩,那个小伙伴家里应该有一台小霸王,然后大家就玩的很开心。
然而这样的周末终究只是少数,童年大多数的周末里,我总是一个人呆在家,也没人陪我玩,也没人找我,总是很孤独很寂寞的。
童年本是美好天真的时光,但是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灿烂多姿。
我在最美好的时光,感受了最大的孤独。
贫穷是我的家庭最原始的状态,为了让生活条件不再那么艰辛,我的父母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而我和我的姐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在很多人的世界里,觉得童年似乎有小伙伴的陪伴才是最开心的,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身边。而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年春节时候与父母的相聚。没错,每年一见一次十四天,年年如此,持续了二十年。
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个姐姐,那样我的童年好像比非常孤独要好那么一点。我们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过着每一天,每一天都有说不尽的思恋。
我的父母不在身边,我想要他们的怀抱,却得不到。
我想要他们的亲吻,也得不到。
我想要他们的关爱和照顾,依然得不到。
虽然爷爷奶奶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我终究感觉不到父母的温暖,可能这就是父爱与母爱的无法替代。
我没有很多的伙伴来陪我度过童年,因为我还有很多事要做。爸爸妈妈出去挣钱了,家里还有做不完的农活等着我们,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但依旧会种许多地来维持生活。我和姐姐每天就跟着他们屁股后面开始笨手笨脚的做着啥都不懂的农活。
等待的滋味是最孤独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以前的家里没有电话,村里也就几家人有电话。妈妈就会通过别人家的电话,一个星期打一次或是半个月打一次电话回来。我就在家里等着,等着有电话的邻居呼唤我——“你妈妈给你们打电话来了,快来呀~”
就这样,我羞涩的飞奔到邻居家聆听我思恋母亲的声音。无数的夜里,我都会因为想念我的父母,留下眼泪。
过年的等待,每年的过年是我最期盼的日子。因为我能看见他们了,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我就会把家里门前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回来会表扬我,会觉得家里干净。
我就开始天天在路口盼望着,今天没有回来吗?那应该是明天了,明天我会继续去路口时不时的张望着。直到他们回来过大年,我开心的笑了。
年过之后,又是无尽的思恋与孤独。现在我长大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不仅仅只是来思恋我的父母,我的生活很忙,但是孤独充满了我的童年。
我在童年感受过孤独,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一个人和父母在外地生活,我大姐和二姐都在老家。我那个时候最让我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是当我父母都上夜班的时候,对于七八岁的我来说,夜晚一个人被留在家里是恐怖的,我甚至有很多时候惊恐的睡不着觉,最惨的一次是刚看过一个僵尸电影没几天,那个时候一个人在家被吓的哭的哇哇叫。夜晚对于我来说是无比孤独的。我没有办法去找邻居的孩子一起玩,也没有办法一个人跑出去随便溜达,我只能待在家里,抱着膝盖,将电视打开,我记得那个时候的十二点之后,电视台往往都没有了节目,所以我所能做的,只是一个人惊恐的在黑夜中开着灯,坐在抱着膝盖坐在床上。每当那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无比的孤单,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我没有任何人可以分担我的惊恐,我不能和任何人说话,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只能一个人这样呆着直到我困到睡着。
所幸这样的夜晚并不过,我爸和我妈偶尔才会有那么一次机会两个人都上晚班。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孤独是很少的,但是却是很可怕的。
后来我第一次感受到漫长的孤独的时候是在我初一刚入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回到老家的县城上初中,我一个人租了一个房子住,我在上高中的二姐每个周末回来给我送生活费,或者带我出去买衣服,买点日用品。初一的时候我们没有晚自习,在初一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之后,我都一个人回到租的房间,或是看看租的书,或是用功能手机打贪吃蛇,考试之前可能会看看课本,复习复习,但是每天也就是这么多事情,那个时候我刚到学校,没有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住在附近的同学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每天晚饭过后一直到睡觉的时间,我都是一个人无聊的度过,每个夜晚,我都是坐在我的单人床上,发发呆,看着窗外对面的楼房,或是翻翻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课外书,然后随便挑一段重新开始看。
只不过在我长大后我明白,童年时我所感受到的孤独,和现在长大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不一样的地方仅仅在于:
童年时我以为孤独是偶尔的,长大我我明白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感受到,只不过那时候小,不知道那种难受的滋味叫做孤独。
我是属于情商很低得那种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讨好大人,也不知道如何该交到新朋友,让大家都喜欢我。
六个月大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得原因,我就被奶奶带回老家抚养,直到我四岁。
父母虽然会在每周末带着妹妹回家看我,但是这种看毕竟比不上那种陪伴,就导致我一直很父母和妹妹得关系很冷淡。
四岁后,奶奶卖掉了老家的房子,搬到城里好照顾上幼儿园的我。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性格就比较内向,所以只有一个好朋友。那个好朋友得名字我至今还记得,但是幼儿园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
上小学后,我跟妹妹得关系亲近了些,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跟她和其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也就不觉得孤单。
只是某天,因为我跟妹妹因为要什么游戏吵得不可开交,然后妹妹就说,想玩**游戏就跟着我走,想玩***游戏的就跟着她走。
然后,所有人跟着妹妹走了,留下一个有些无措的我。
这件事情之后,我才意识到:那些人是因为妹妹的原因才跟我玩,他们是妹妹得好朋友,不是我的好朋友。
接下来的一整个冬天,我都是一个人度过的。
不,还有小猪,一只玻璃的小猪。
体活课解散的时候我带着小猪在雪地里滑滑梯,也要在被窝里开着手电跟小猪说话。
那时候因为小,一个人玩也不会想太多,只是有时候会觉得难过想哭。
长大后回忆起来才知道,想哭是因为孤独导致的。
谁愿意被孤立,谁又愿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