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也有一种集体潜意识存在吧!几千年以前,人们还是群居的时候,一个人意味着生存危机。虽然过了几千年了,但是人类的这种群居的属性并没有消除,脱离了群体,那种归属感就会消失,负面情绪容易暴露。所以在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孤独。安静,清冷,很容易让人想起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事,而且没人可以诉说,只有自己,也只能自己伤感了。
一般来说,夜晚时间是属于自己,以及和自己亲密的人呆在一起。这个时候,才有时间来想白天,以及以前发生的事情。而人独处,以及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时,容易回到本真的自我状态。他面对的是纯粹的自己,个人的得失,工作的揪心,生活的麻烦,还有生老病死等问题,都会涌现。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一点伤感,是难免,也是正常的。
白天被各种规则压力束缚,表现得特别循规蹈矩,时间长了就会特别压抑,所以会在晚上的第二幅面孔里尽情释放自己,把正常情况下自己不会做的事情都想尝试一下。选择在黑夜表现出第二幅面孔,是因为黑暗更隐秘,更有安全感,会为人掩饰人不想公开的那一面。
人与人或环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夜晚的客观设定,大限度地使得独自就寝人与环境的交流产生障碍。与之同时,除非入睡,人的主观思维是不会停止的,但又无他人或环境可以进行交流,就只能自己与自己交流。
人与人或环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夜晚的客观设定,大限度地使得独自就寝人与环境的交流产生障碍。与之同时,除非入睡,人的主观思维是不会停止的,但又无他人或环境可以进行交流,就只能自己与自己交流。
人心中始终有一个小我,总有一些现实的不如意让他纠结。白天忙碌的时候,以及光线明朗的时候,我们周围有人,有同事,有朋友。而在黑夜里,人最容易回到小我的状态,这个时候往往会有愁绪袭来,有一些伤感也就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