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忍受的恐怕还是国人的劝酒文化。中国式劝酒咄咄逼人,已成为一种情感胁迫。
一句“酒品看人品”不知害了多少“爱面子”的人,好像不喝酒的人都是坏人,被劝酒的人不愿被“坏人”,于是喝下劝来的酒。其实劝你喝酒的人不是真看得起你当你是朋友,而是要看你笑话。
劝酒是酒桌陋习而不是什么文化,只剩酒了哪里有半点文化?
古人喝酒,吟诗作对那叫文化,现在的很多酒都是关系酒,毫无诚意,很多还带有恶意。少喝一点没,但喝好不是喝倒,灌酒强劝就太可恨了。
无论什么聚会的场合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别管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别理会“你不干就是不给我面子、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言论,友谊不是用酒来衡量的,别人的面子,永远都没有自己的健康贵。
动不动就喝大的,不是感情深浅问题,而是智力问题。
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酒精的作用制造了无数矛盾,让幸福的家庭不再幸福,甚至造成了一些家庭的支离破碎。
愿爱嗜酒爱劝酒的人都醒醒,爱惜自己也是爱家人,请改掉这种陋习,别以酒量论英雄。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我最难忍受的国人习惯之一是:习惯性地客套。客套虽然少不了,但习惯性地说客套话,给人感觉就是不实在,不讲诚信和虚伪。不走心的客套并不是友善,会令人很累,很烦。如今的生活已经够复杂了,有话直说或者不说废话,岂不轻松?说客套话,只想让人听着舒服,却什么也没付出,还让人感觉欠你什么似的,只想单方面掌握话语权罢了。高兴了,就说:“我是真心的”,不高兴了就说:“我只是客套一下,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要分清客套与承诺之间的差距,要把握客套的尺度并不是简单的事儿,做不好,不如闭嘴。关系很一般却要装成好朋友,平时懒得听你说话,对你丝毫不感兴趣,却说很了解你,关心你。等等,都是习惯性客套的弊病。
最难忍受的是礼金高低成为衡量感情的标准。我们这个地方,亲戚同学朋友结婚,给孩子圆生,老人下世等等,都需要随礼,粗略算了一下自己的一年的礼金一般都在5000-10000元,还不算路费等其他开支。问题是钱花了,得到的却是餐厅千篇一律中看不中吃的饭菜,不绝于耳的吵闹,再加上各种装逼赔笑,简直就是对身心的严重摧残啊。
我最不能容忍国人爱贪便宜,而且还抱着"别人不也这样"的态度。之前送一个亲戚去车站,他顺手就把路上的花给摘了,而且特别粗暴,枝子都被扯下来了,我好心提醒他这是公共的,他还说"我看别人也摘过呀"。小的恶习十几亿人积累起来就是大的毛病。
我最难忍的是:用自己的规则去要求别人怎么做。
在高铁上吃泡面会被人骂得非常凶,就算想要讲道理也没法讲……
在公交车上,如果没有给那些身体矫健跳广场舞的大妈让座也会挨骂……
插队
在国外读书几年回国后,每次遇到插队的我都忍不住要制止。虽然有的时候会被怼回来,但是文明行为,从身边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