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放远,万事皆悲。】——钱钟书
【人终究会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荣格
这两句话一听就让人觉得悲伤,一个让人感到丧,一个让人感到无助。钱钟书说的应该就是格局吧?
格局越大,心里装的东西就越多,就越容易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无助和悲伤。一个人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让它顺着自己想要方向走下去。绝大多数人只能去顺应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变化,成为一个渺小得微乎其微的小螺丝,帮助维持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
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小时候我们是拿放大镜在看自己,观察得周围环境。后来,我们就是用望远镜在看别人,看的这个世界。看得越多,就越发现真实世界的残酷性。
年少时没有得到的那些东西,尤其是情感,当我们长到有能力的那一天,最渴望的事情真的就是想要弥补回童年的缺憾。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用多少时间,多少金钱,都再买不回来。
相信很多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对一些童年的缺憾没有办法再挽回。这些缺憾一直到我们行将就木时,都会让人耿耿于怀。所以说,童年有时候是个可怕的东西,天真的孩童竟然影响了用的整个岁月。
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一个是三毛,另一个是龙应台。在她们的作品中,我屡屡落泪,她们的文字就好像直戳心灵深处的声音,能够让我在文字中体会到真情深意。而最能够引起我深思和共鸣的文字,也是她们的故事。
曾经看到过一段三毛和荷西的对话,让我感动不已。荷西问三毛:“将来你想要嫁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毛回答道:“是我爱的人,千万富翁就嫁。不是我爱的人,亿万富翁也嫁。”荷西说:“反正就是有钱人就嫁。”三毛回答道:“也有例外的时候。”荷西问:“那如果是我呢?”三毛说:“那只要吃得饱就行。”荷西:“那你吃的多吗?”三毛:“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吃少点。”短短几句话,诠释了什么是爱情。
而曾经龙应台在和儿子安德烈的信中也说到过,怎么选择正确的另一半。“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
“要从世界来看国家,而不要从国家看世界。”这句话是汉语拼音的发明者周有光先生说的。昨天周有光先生去世,各大媒体都发文悼念,周先生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功成名就。
人老了说话就会含蓄很多,我相信周有关心有一定有说不尽的不满和委屈,但是面对强大的祖国和强势的人们,周先生把自己内心中所有的嘲讽和指责都含蓄的用这样十七个子表达了出来。如果能够明白周先生内心中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期盼,自然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而我所在乎的是,这样一个老先生,有如此杰出的学术成就,被众多人视为泰斗,但是对于内心中的想法却依旧不敢痛快的表达,需要如同一个长期受压抑妻子含蓄劝告丈夫一样,只有用十分克制的语言才敢指出某些错误,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周有光先生尚且需要如此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们普通人对民族的未来又如何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