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的时候,经常拖欠图书馆的书(说白了就是懒得去还····)有一次妈妈责备我说借的书怎么可以不按时还,实在是太不对了。当时我很愤慨的狡辩:“爸爸借图书馆的书,从来都没有按时还的!”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小时候家住在校园内。图书馆和家属区隔着一座小山丘,家父性格很淡定,时常忘记按时还书,总是积累成一摞让我爬山去还,当时妈妈就说:“你爸爸不还书是他的不对,可是这不代表你可以不还书呀。不按时还书就是在做错事,不能因为别人在做错事你也就跟着犯错。”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我觉得妈妈当时说的很对:在明知某个行为是错的情况下,不要因为“大家/有人“也在做这件事而自己也去犯错。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自己不能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改变自身的原则。当然,我依然时不时的爬过小山丘去给爸爸还书,不过好处是,我现在借图书馆的书一定会按时归还。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小时候有一次和我妈在过铁道的立交桥上面走,桥底下是自行车道,人还挺多,然后有一个小孩儿从上面丢了块砖头下去,正好砸到人,那个人站起来第一眼就看到了我,因为那个扔砖头的小孩已经跑了,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跑,我妈拉住我跟我说,不是你干的你别跑,一跑,不是你干的也变成你干的了。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我相信一切误会都可以说的清,只要你敢于站在原地,接受别人的质问。
妈妈说,女孩,一不能懒,二不能馋。多年后我依然长成一个吃货,没事自己在家做东西吃,有时侯还到外面去试吃些没吃过的东西,后来我问我妈,这算不算你说的”馋“,我妈说,用你自己挣的钱买的,就不算。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结果导致我特别不会来事儿,总不敢开口求人。长大些明白有些事情要适度。我妈也不喜欢我跟学习不好的孩子来往,不过这个事儿上我从来不听她的。
没有特意教我,但被他们身上的品质影响很大。乐观、踏实做人、没有太多欲望、不瞎搞邪的歪的、幽默、替别人着想、不占便宜、草根的朴实。
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不要说在前面。好几次我许下宏愿或者说出计划时,妈妈都会说这句。不是泼冷水,只是不希望空想失败之后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