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在一起总喜欢谈论她们的幸福,过去发生的,现在进行的,将来可能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是开始,还是终结?没有人会知道。女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女人自己的幸福与经济有关。幸福,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个性化的感觉。当你有一个方向可以期盼,且在你心中又有一股因挂念这种期盼而心生暖流时,你就有了一种幸福感。著名作家兼编剧石康,对“幸福与财富”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幸福并不是抽象的,它得有一个经济的前提才可以。作为努力工作的女人来说,真正的幸福是通过生活,明白物质的重要后,最终回归于经济的基础上来。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幸福观”,都得有人来证明,靠什么来证明呢?靠的是经济生活。石康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个坏到家的富人可与一帮好吃懒做的二奶和谐相处,且成天喜笑颜开,而一个再好的穷人与一个好吃懒做的结发妻子却很难不恶语相向。事实上,从石康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是直接导致人们的交往目标与交往人群改变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两个付不起房租,衣衫单薄,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人,是否还有闲情逸致去感受幸福。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解释:一个人支出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发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取得支出的方法所发生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收入会时时刻刻地对情绪造成影响,暂不提部分女人获得财富的途径,因为财富本身就对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女人的幸福,与经济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不仅是女人,男人也是如此。
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哲理。
钱,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帮助人们得到幸福的工具。而且,真正很幸福的人,生活中应该也是不差钱的。不差钱,不是指家财万贯,而是足够用而己。所以,这个足够其实也还是蛮主观的一个标准。
如果你淡泊名利,那么 少量的钱,你可能就足够用了。那你就会觉得很知足,很圆满,很幸福。
但是如果你相对还是比较物欲的人,那么,可能很多很多的钱,甚至是再多再多的钱,你还觉得不够用。你还是会活在一种匮乏的思维意念里。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看起来很富有的人,并没有比那些看起来还很穷的人,更有幸福感的原因。
既然理解了钱是可以帮助人们得到幸福一种工具,那就不难理解,我们手上拥有越多的这种工具,就可以有能力去享受更多的能让自己幸福的社会资源。
比如,可以用钱买房,给自己安全感 ,买车,给自己便捷和舒适。可以花钱去旅行,让自己增长见识。可以花钱去充电学习,让自己增长智慧和能力。
而幸福 ,虽然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但它总是通过你外在的一些有形的东西投射出来的。
我不相信一个人家徒四壁,他会觉得他很幸福。
所以,还是那句话:有钱不一定幸福 ,但没有钱,一定不会太幸福。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能让女人向往并追求一生的呢?是婚姻?是快乐?……其实在女人的生命里,被女人所追求和期待的莫过于生活的幸福。可是,现实中,幸福从来不曾有过一个准确的概念或是定义来让我们轻松地把握住它。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即使在社会高度经济化的今天,幸福也得系在自己的手里。它并非遥不可及,只要用心把握,便离我们很近。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幸福观”,都得有个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经济的基础。著名作家兼编剧石康,曾在博客上发了一系列以“幸福与财富”为主题的博文。他这样说:“我以为,幸福并不是很抽象的,它应有一个基本的基础。作为一个努力工作的中产者,经过漫长的寻觅后,我把幸福的基础放在财富上。”
我觉得吧,女人幸福里最重要的指数,就是性格。温柔如水的女人,招人喜欢,不会吃大亏。性格大概与遗传、星座、环境、教育方式等等有关,但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了。所以,小时候的培养很重要。要想一个女人幸福,最好在她小时候让她有一个好性格---温和、开朗、善解人意。在这儿也顺便劝告一下想成家的男孩子们,别试图去改变一个女人,即使她再爱你,可以为你跳海什么的,想改变她的性格那也是徒劳的,只能找“根正苗红”的。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朔说“从小到大,改了什么了?除了尿炕改了,别的什么也没改。”就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