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密码的影响有多大?通常一个人的密码,都是一些熟悉好记的数字,字母组合,方便自己就记忆,又保证安全。不过世界上还有一种人,连密码里都满是套路。在麦肯锡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手里拿着锤子那么你看什么东西都像是钉子”。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形容一个人如果掌握了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看什么问题都觉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陷入思维定势中,从而偏离了方向。它好的一面在于,当你看到它就会想起跟他有关的东西。
最近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事情的起因是公司的安全设置要求每个人每隔三个月就要改变一次电脑的密码。上周我在改密码的时候,实在不知道密码该设成什么了。因为重复的密码不能用好记的日期就那么几个都用过了,想得太复杂了怕我自己都不记得。正在纠结的过程中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大概五年前在领英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具体名字想不起来了。文章的大意是说一个人通过他的密码含义对自我进行暗示实现了人生的快速成长。
一想到这个大脑开始兴奋起来,为什么我不能尝试一下呢?回顾自己今年的目标最艰难的一个应该就是读100本书,写100篇读后感。这也是重要的事,对我来说有点挑战。那就从他开始吧。 马上将电脑密码设置成了woyaodu100benshu@2017.自从设了这个密码之后,每天至少要输入10次以上(公司电脑几分钟不按就会锁屏需要输入密码解锁)。每次输入都是在提醒我这个目标。 一天提醒十几遍,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不读书。读书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碎片时间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如果今年我完成了这个目标,我想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这个密码。为什么一个人会被一个密码产生影响?
积极心理学中的观点是,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现实。这个一方面可以用吸引力法则解释。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自我暗示的力量。有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类似的观点,有一个孕妇怀孕之后的孕吐反应很强烈,去医院之后医生说是给她开了特效药,喝完之后就好了。而真实情况是那只是一杯白开水和普通的维生素片。在读书这件事,设置一个密码不仅仅是提醒我自己要去行动,还是对我的一个暗示。我今年一定可以完成这个目标。除此之外,对于完不成这目标还设定了惩罚,少完成一本,在读书群发50的红包。温故而知新。最后,根据这件事的经历总结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兴趣-尝试-认同-证明-分享)对一件事往往从感兴趣开始,然后去尝试,尝试之后会有两种结果(认同或不认同,不认同果断就放弃了),认同之后开始内化,内化了就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信任不断加强。当一切都如预言般完成时,作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就开始积极地分享它。福特有一句名言:“你认为你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对的。”对我总结这个模型,你觉得对吗?你怎么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