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聚会还正常,10年一聚,由于留在学校所在的省城有十多个人,其中5、6个人经常聚聚,形成核心,同学聚会就由他们操办。但最近两次全体聚会不好了,收了很多钱,聚会完了也不公布决算,剩下几万元就成为那5、6个人的聚会经费。这次30年聚会一个外地同学就和几个人直说:结束后不走,要多住几天,多吃几顿,吃回来,否则钱也被他们几个吃了。这不,那几个人又飞到几千公里外一个地方考察,说是安排2018年的聚会地点,因为年纪越来越大了,要增加同学会的频率。但总给人的感觉是组织聚会有好处了,是为了截流自己喝酒钱。特别是这次30年聚会,在收到钱远超过预算的情况下,还硬要确实无法参加聚会的同学也交几千块的份子钱(其中几个混得不错的同学也就交了),并且聚会前两天还在敲已交钱的两个同学再出其中一顿饭钱,让人感觉变味了。他们还说这样是因为同学感情好。
我毕业已经十年有余。从毕业至今,和同学的联系人数次数和频繁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少变淡,到如今的比较少交流。当然很大原因是我没有留在老家,也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所从事的行业也没有和大多数同学那样做师范类毕业生的最佳对口职业~教师,而是选择了汽车行业,一个在同班同学里找不出同行的行业。渐渐地,由于职业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交集越来越少,交流也来越少,越来越淡。应了那句,走着走着就散了。好在现在微信太普及了,各类同学群应运而生,所以也入了各种同学群,但从开始的主动参与到后来的沉默不说话成了常态。当然私下也会和玩的好的室友和同学问候和交流。只是如今成家了有小孩了,白天上班,下班伺候小孩,没那么多精力再像以前那样和同学频繁联系,毕竟还需要有大把的精力用在工作和生活上。
我有好几个闺蜜,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我性格比较内向,和我要好的我都把她们当做很重要的人。每次都是我联系她们,她们从来不联系我!后来慢慢地我感觉我是在强求别人吧,也许她们根本就没有把我当回事吧,我把她们看得很重要,但是我在她们心里什么都不是。大学时候和我在一起四年的舍友,我把她当最好的朋友,毕业两年后我想见她,早上六点钟到火车站,她家离火车站也就一个小时吧,结果我等到下午两点,到了她说她上午见了她同学,顿时我心凉凉的。
初中时在一起的到现在还在一起,剩下没来往的全体聚过一次并建立了同学群。可是聚完过后没多长时间同学群就都解散了。和自己在一起的还是原来那几个一直在一起的,别人也是一样!自己的圈子永远是自己的圈子。上学时都互补来往的别指望一次同学聚会就能改变!更何况分开二十多年都有着不同的家庭压力,彼此变得那么陌生谁有功夫在和你浪费时间。这很正常。所以一直联系的就继续联系,因为彼此都已离不开对方。不该联系的就不要联系,让自己累也让别人累!
同学一场,无论常联系还是不联系,同学情都在那里。那是一段青春飞扬的岁月,那里有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以往常联系的同学们,就让这段同学情地久天长吧。而很少联系的同学们,也可以试着放下包袱,以平等、友爱为基调,积极地走到一起来,重温再续往昔的美好。
看情况吧。关系好的,有空了聊聊。关系一般的,基本不怎么联系了。很多人都会变的,保留好的回忆吧。时间这么可爱,你能抵抗得了?顺其自然,干干自己的事,其他的看缘分了。如果是同行,可以交流。不是同行也可以交流。聊得来就聊,聊不来就不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