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婚已经30年了,我婆婆去世也已经10多年了。我和婆婆的关系处的就非常好,从来没有过争吵和矛盾。我结婚时婆婆已经60岁了,婆婆家也算是大家庭,大伯哥一家还有我和我爱人都和婆婆在一起吃饭,婆婆自己做饭给大家吃,并且很细心很周到。想吃什么都能及时给做,而且做的特别好吃。给婆婆交伙食费从来都不要。有一次我生病了,爱人工作比较忙,自己家开饭店,脱不开身。婆婆陪着我打针,给我做好吃的,给我准备药等。和婆婆一起去洗澡,都是婆婆给我搓澡。我家孩子也是婆婆帮忙带的,一直到上学。婆婆从来都不偏袒她自己的儿子,教育几个儿子都做家务,从来不觉得家务活必须是儿媳妇的专利。有什么好吃的也是从来不把儿媳妇当成外人,必须都吃到才开心。说心里话和婆婆相处的十几年中,没处够。婆婆的宽容大度豁达和细心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其实婆媳关系只要用心相处是可以处好的,多看对方的优点,宽容豁达一些,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亲人,即使有点矛盾也会不往心里去的。
在中国婆媳之间的关系的话题是最多的,也是最难处理的。都是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夹当中的男人也最难受,帮谁都是错的。总之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难道婆媳之日就真没有和谐的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要想关系和谐,主要有两点一 夹在中间的这个男生,要起主要作用来。矛盾发生后双方都会象男的倾诉对方的不是,要男生站在自己这边。这时候男生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做各方工作,使她们尽量和解。二 矛盾不要隔夜,当天发生当天解决,这样做是免得双方乱想,胡乱猜疑。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毕竟,婆婆不是妈,不能无限宠你,包容你。儿媳不是闺女,能够理解你,认可你。两个陌生的人因为同一个男人相识,相处,需要磨合的地方太多太多。我有一个妹妹,毕业后参加工作,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个人相处很好。顺其自然的结婚了。婚后生了一个小孩。半年后,儿媳开始上班了。公公主动辞了工作,和婆婆一起,住到孩子家,帮忙照顾孙女。儿媳每天上下班,饭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吃完饭,公婆就把她撵走,让她该干啥干啥。从不过问,每个月工资是多少。也不朝儿子媳妇要钱。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每个月,两位老人怕他们钱不够花,还把退休金给他们一部分。两位老人从来不会因为儿媳做了什么而有啥不满。当然,儿媳妇对他们也是相当好的。从来没因为是公婆而与娘家人差别对待,凡事必一视同仁。每到周末,年轻人爱睡懒觉。公婆吃完饭,就把饭菜给儿媳温着。如果冷了,等媳妇起来,再给热一遍。然后收拾利索,才带着孙女去公园玩。公婆宠媳妇,媳妇敬公婆。真真正正的和睦一家亲。
去掉“你妈”中的“你”,你会发现婆婆很高兴,我记得我刚刚结婚时,太太总喜欢在我面前说“你妈”两个字,我心里听了总觉得别扭。而我妈妈呢,更是多次背着我说“你老婆是不是还不把我当妈呀”。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好多次在和太太讨论她娘家的事情时,我就刻意地把“她妈”直接叫成“妈妈”。在我们家里,我也不刻意地提醒让她改正,而在某次我出差回来,她一口一个“你妈”不停地叫时,我就耐心地给她讲去掉她这个口头禅里面“你”字的好处。太太听后先是尝试性改正,坚持几天后,她发现我妈妈一改以前听此话后的“乌云密布”转为“晴空万里”了丨婆媳关系再也不会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你”字而不爽了 !
作为儿媳妇,要做一个聪明的儿媳妇,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家庭和睦的关键。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她好,她就算表面不说其实也明白你对她的好。我和婆婆相处的很好,我是远嫁,在婆家吃不习惯,我江西人爱吃辣椒,她们家一点辣椒都不沾;我刚过去很吃不习惯,婆婆就强势的说嫁过去就要以她家的口味为主。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自己每餐吃的很少,后来慢慢的发现婆婆做菜还会加一两个辣椒进去,她考虑到我喜欢吃点辣的;而我每次炒菜,我都从来不放一点辣椒,考虑到两位老人不吃辣。慢慢地,我们都在为彼此考虑,家庭关系自然挺好。
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婆媳关系都不是很和谐,从古至今大多都是这样的。但是我的答案是有!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一场矛盾,有很多的婆媳是和平的,而且婆媳关系也有比亲生儿子还亲密的那种。归根结底,婆媳关系是两个人立场观点的协调性,如果婆媳都开明,个性都不要强,相互理解和关心,那么问题就简单,真正的当做一家人相亲相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