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我的感受就是,这首诗表达除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人的成长,所见所闻,亲情友情,美景美好,理想抱负,回忆不舍。
诗中句子,字字珠玑,一语道别。朗读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前后照应。
就像,一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就像这首诗一样,有不舍,有情有义,有回忆,有困难,有无助。
如同开头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结尾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们希望自己在低谷时都消无声息的做事,做人;
功名成就之后,希望过得舒心,热闹,有头有脸。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 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有重逢的喜悦,有再度离别的惆怅。多想让思绪永久定格在此刻,如诗的美景依旧,人却在岁月的蹉跎中,不断碰撞,磨灭了性格,也找不回当初的意气风发。康桥不是特指这座剑桥,是人生中曾悲喜交错驻足远眺的任何一座桥。河畔的金柳是翘首以盼的友邻,或者擦肩而过的路人。榆萌下的泉是爱意的清澈,纵然不能相守,也曾真诚的探求过伊人。挽起我的长袖衫,春风中挥一挥手微笑。告别曾经的一切,奔向天边,依旧不带走一丝云彩。
我读完只觉得“此桥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我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诗里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字里行间的忧伤让人沉默,就像一根细细的棉针在心里轻轻的扎着,那种疼痛虽然不剧烈,但是密密麻麻,让人不禁心头一紧,离别总是这样的猝不及防,心酸也是这样的无法控制。
徐志摩用高超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可谓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我是摩粉,特意去康桥,太美了,一下子找到了《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意境。遗憾
只是晚去了一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