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的不同意这句话,我理解的这句话是这样的“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算父母是错的,只要是为了你好,那么父母就是对的,而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对你好,判断权在你父母手里”。
以上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这句话相当的迂腐,这句话在强调错误的孝顺,即孝顺就是要孝更要顺。但是就算是父母长辈,他们也是人,是人哪有不犯错的呢?你难道要明知道他们在犯错还要坚持认为他们是对的?这简直是太荒谬了。
我很不喜欢那些拿着对我好的名义来逼迫我做一些合他们心意的事情的人,哪怕他们是我至亲的父母。我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一直在干预我,我一开始的时候是想报省外的学校的,我不想总在一个地方呆着,可是我爸爸妈妈就强制要求我不能出省,要么江苏省内要么上海,不准去太远的地方。
他们反复跟我讲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你没经历过你不知道离家的滋味。我妥协了,报了江苏省内的学校,结果选专业的时候还要强制要求我报医学专业,讲了一堆大道理,像什么这是铁饭碗,女孩子学这个很合适,妈妈不希望你太辛苦,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这一次我没有妥协,直接就报了一个我感兴趣的专业,而且是先斩后奏,他们不知道我后来把专业给调了,算是叛逆吧,我爸爸妈妈伤心了一会就随我去了。
我想说的是天下的父母几乎浑身都是缺点,尤其是在涉及到子女身上的时候,他们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安全稳定幸福,所以总是把自己的那一套放在子女身上,但是时代在发展,价值观也在更新,老一套的理论都已经快要站不住脚了,所以年轻一辈的不要被自己的父母给束缚了。
常人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是为了子女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出发点全部都是好的。可是,曾经看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承认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心疼孩子,为了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劳半生。可是他们的付出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失过职。有一回陪妈妈去医院输液,旁边的病床上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妈妈坐在旁边全程都在玩手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听起来像是有人约她打麻将。她一脸不耐烦的说女儿在打针,还走不开呢。隐约听到电话那头说,打一圈再来嘛。挂完电话这位妈妈擅自把点滴调快,假装很懂的样子,早点打完可以早点回去。幸好医生经过看到了斥责了她。
我不知道她是抱着什么心态去调那个快慢器的,孩子躺在床上毫无精神,她还惦记着麻友。如果当时医生没有及时制止,这个孩子会不会出事,出了事责任在于谁呢?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
为人父母,太多父母都以想当然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抱着孩子站在七八层的商场扶手边往下探头看,任由孩子在电梯上跑上跑下,见到太多家长都是如此大意。他们有错吗?当然有,错就错在他们生了孩子却没有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等到有一天出了过错,他们是会难过,但是难过和他们失责做错是两回事。并不能因为他们也很可怜就去同情他们,而忽略了过错的根源在于父母的不作为以及失职!
任何职业都有岗前培训,唯有“父母”是无证上岗,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时常忽略孩子,高估了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低估了危险。生而为人,生人为父母,但愿多一份心!
记得自己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其实有时候觉得父母总是喜欢为自己操心,然后乐操心的时候还越不落好,当有时候自己因为某些问题跟他们起争执的时候,他们总会来这样一句话,姑娘,我们这是为你好呀,这小伙子长的不错人品也不错,老实忠厚的能结婚就结婚吧!所以说,有的时候跟父母吵两句的时候父母也觉得委屈,因为我们都是为你好,这一句话堵住了我所有的抱怨,我突然觉得,这一句话可以绑架我所有的话题!有的时候仔细想想这句话也对,自己也曾经认真地想过,父母帮自己选择的任何一条道路,都是他们觉得比较平坦的可以好走一点的路,无论是对待婚姻大事还是大学选专业,虽然有过争执但是结果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不喜欢有一种父母,那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干涉的太多,当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我并不觉得父母在孩子的背后说着媳妇儿不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无论这个媳妇儿好不好,真正的评价者应该是自己的儿子,也正因为有些父母操心的太过了,导致了很多家庭问题,也导致以后儿子在两个女人之间过的比较艰难,所以我也想劝一下天下的父母,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有自己独立能够判断事物的能力的时候,父母是时候该适当的放手了,因为总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总会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所以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是对父爱和母爱的诠释,但是也希望,天下的母不要用自己的爱去绑架自己的孩子!
这种涉及到了社会人文的问题,一般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句话是正确而又错误的,这句话只是在主观条件下正确,客观条件下,这句话就是错误的了。
之所以说主观上这句话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对于任何父母来说,他们主观上自然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然而虽然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过程却在不同的父母身上有所不同。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就,自然需要充足的客观条件去实现,因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吃喝住行父母都可以一手包办,帮你解决了“俗事的烦扰”,孩子只要认真努力地学习,达到期望的目标就行了。
而有的父母却觉得,孩子想获得成功,则是一定需要与之匹配的、坚强的意志。因此比起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他们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鼓励,用古往今来寒窗苦读的例子激励孩子,用“放养”的方式锻炼孩子。
这两种方法的优劣我就不多加评判了,毕竟孩子是需要因材施教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方法。
存在着由于物质条件丰富而“乐不思蜀”的人,也存在着精力不足而导致学无所成而自暴自弃的人。
虽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但是却有最合适的方法。而客观上,有些父母的确没有做到用合适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因此,即使如此还坚定着自己的教育方法的父母,还能称为“无不是”吗?
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妈妈像水一样温柔,呵护着我们,爸爸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强,保护我们全家,他们看着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小的时候我们是听话的好孩子,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慢慢的,我们长大了,翅膀硬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他们说的话我们也不爱听了,甚至还会跟他们反驳,有时还会说一些让他们寒心的话,事后一想起来,就会后悔万分。妈妈十月怀胎强忍疼痛将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我们喝着妈妈的奶水长大,在外边受欺负了总会拉着爸爸找他们替自己出气,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长大了,可是他们却老了。
有时候脑子也开始糊涂了,做儿女的,又怎能说他们的不是呢?即使做了什么错事、说错了话,我们也没资格说他们的一句不是。要知道小时候,我们犯了多少错误,不知道惹他们生过多少次气,有时候还会打我们,可是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可以更好的做人、做事。要知道,这世上或许只有自己的父母不会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而记恨在心,因为他们永远是我们最爱的人。父母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段走过来的,他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可能有些时候他们的思想是有些过时,但是他们说的句句是真理。不要去说父母的不是,因为他们说的话永远不会骗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