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慎独”的理解非常狭隘。
人的成长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状态,而自然人更贴近于自我人格塑造,社会人由于社会关系会对于你的自我人格塑造呈现强制关系,是通过人际关系开始的。于是自我人格塑造和社会塑造在一个人的人格中发生着激烈的模因战争,于是会导致以下行为:
1,通过自我补偿机制(比如自我暗示我要自信,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我现在一定要过一种符号化的精致生活,恩恩,我是个坚强的人。。。。之类的)来塑造一种心理状态,使得人格塑造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社会关系带来的强制性。但是实际上没什么鸟用。
2,通过自我封闭,来强烈输出自我的“人格”和“三观”,然后在人际交往上,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共同体,在更广的人际交往空间,采取自我固化(我不听不听,我就是不合群,你能把我怎么地,你们都是混蛋),或者采取表演行为(我完全不认同外部世界,我就是表演给你们看)的方式,来保证自我人格的稳定性,也就是用排斥的方法来表达自我个人。。。然而这也没什么鸟用,人从自然人转换为社会人是必然的趋势,把自己封闭在价值观共同体内只不过是小资阶级生活的扁平化而已,而且这往往会导致价值观偏见和共同体排斥,极端一点在公共场域会极有侵略性,必须要周围人去接纳他,这无非是社会关系的无能罢了。目前谈得上“酷”,完全是因为我朝以往的人情关系太过分,太机械化了而已。
长期一个人生活,主要是对人的性格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缺乏与他人的接触交流,确实对本人的三观有潜移莫化的影响,囿于固化的形态中,难于接受新的思维,因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以为是思想的强者,实际是大趋势面前的弱者。
长期一人生活与精神/三观并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三观正不正取决与个人经历与思维方式等条件的综合影响,精神强度取决于社会环境和逆熵等条件,要是硬说长期一个人生活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习惯孤独的能力会变强吧。
精神越来越强大
三观跑偏的究竟是谁啊
精神越来越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