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躁?
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分为很多种。努力本身并无对错,也无好坏。但问题在于我们对于努力的认识有着太多的偏颇——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好的,就是偏颇的一种。放松的,带着悦纳的努力,和被焦虑和恐慌驱使着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把被被焦虑驱使着的努力者称为“焦虑努力者”。
焦虑努力者通常都有一个较为严苛的父母或者对他有过重要影响的长辈与老师,这种挑剔的外界环境总是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对他的不满意,会经常拿他与别人对比。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却永远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同与关爱。事实上还有一种和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认同同样悲剧的成长经验: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时才能得到“关爱”,一旦违反了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到辱骂,否定,嘲讽,甚至殴打。
他们很可能是在一个喜欢攀比与排名的学校或团体中成长起来,学习名次,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混”的好不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相互对比和贴标签的条件。
他们总是非常的着急,做任何事情都极度的求快。想要快速成功,快速赚到很多钱,快速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哦,还有一个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快速的自我提升。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拼命努力着。考个重点大学,在考托福雅思国外镀金几年,选择一份光鲜亮丽的好工作,这似乎是这个群体集体向往和期待的一种未来规划。客观来看,他们与同龄人对比的确称得上是“成功”。但问题在于,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
他们始终是被一种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落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驱使着。
想要努力赚钱,结果挣钱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想要学一点新知识,但是感觉进步不大,好像学了也没什么用。想要投资股票,买了十几本投资类的书猛啃,结果反而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焦虑。其实这个问题有点误导,好像努力成为了焦虑的原因。我碰到过很多有焦虑情绪的人,他们往往都会犯下因果倒置的错误,最常见的是一些睡眠障碍的患者,他们经常说自己晚上睡不着觉,所以很焦虑。
但事实是,他们本身就很焦虑,所以才睡不着觉,然后更加焦虑,更加睡不着。很多人都想早日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或者想要成为一方大牛,但现实往往是碰壁的,然后开始变得越来越焦虑,似乎越来越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努力吧!努力总不会错的,毕竟长辈们从小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试图用努力来缓解这种焦虑感,或者是减少一点内疚感。
就如同那些强迫症的患者,他们试图用反复洗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但是又觉得方法不对,也就陷入了越洗手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原本是为了追求梦想,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态度积极地选择了努力,但为什么回报我们的确是焦虑的负面情绪呢?难道,努力,积极,抱有梦想??这一切还不如做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更容易得到快乐和心安吗?
其实,努力并无过错,焦虑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出现了错误。在实现目标的途中,我们太过看重结果,而完全忽略了过程。所以,我们非但体验不到努力带来的充实和快乐,还在加倍地体验努力带来的焦虑。
自己活得特别努力,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多么精彩,只是希望能让自己求个心安。努力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到最好,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一帆风顺。
自己每天都很努力的活着,只是你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迎接更好的机会,而在做最好的准备。
每天都活得这么努力,但是越努力越焦躁,不是因为你很失败。而是因为你在这个努力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但是越是这种时候,你就越要坚持,千万不要因为遇到一点小挫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越努力就越焦躁,你就要越平静,自己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焦躁。如果你一直都保持这种焦躁的心态去努力的活着,那只会让你所有的事情都会碰壁,所以你要学着让自己的心态放缓,然后去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要太过着急。
我觉得这样一个问题是很常见的,和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到。
越努力的人,其实越渴望收获。因为本就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才这样努力的,在自己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时,自然就会希望有份好的收获。但是一旦结果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就会特别烦恼,焦躁了。因为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自己的辛苦白白浪费了。在十分不甘的同时,又无可奈何,不知该怎么办,就会特别的焦躁了。
而且,这么努力还是失败了,会容易让人开始怀疑自己。因为鸡汤都是如此,努力就会有收获。看的多了,自然就会以为真的会这样。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笨了,不适合这项工作?这种情绪一旦开始出现,就会让人觉得无望,想放弃,特别的烦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