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姑娘,小时候爷爷是村长,隔三差五家里宾客云集,高堂满座,我只负责躲到自己的房间玩,或者叫一声叔叔阿姨好,然后收点红包。那时候成绩好,老师喜欢,家人心疼,是学校的孩子王,除了父母经常吵架之外,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后来父亲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生病,恰好爷爷被自家兄弟眼红,闹得不当干部之后,家里也在慢慢衰落。自卑,敏感的心理也在那时候渐渐浮现。父亲生病三年,终于在我中考结束,回家的那天离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死人,是自己的父亲。
从此以后,开始害怕别人知道我是个没爸的孩子,害怕别人知道我是农村人,害怕别人知道我还有两个弟弟,家里负担很重,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别人的眼光,很羡慕那些有爸爸疼爱的姑娘,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羡慕那些无忧无虑快乐的人。
我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活的历练给了我一些智慧和能力,可我还是羡慕那些有爸的孩子,羡慕那些不用努力的富二代。
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
农村贫困出身的孩子都自带有一股子自卑,拘谨,不善于交际,但是努力,安静,只是缺乏更多灵活的可塑性。
大学为贫困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在非认知能力(例如自我效能感、自尊感)得到了提升。
我奶奶家对门,夫妻俩有三个女儿,妻子属于那种温婉型的女性,生活水平一般,九十年代三个女儿全都考上了南开,现在生活都不错,大女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老二老三一个在银行,一个做生意,从农村逆袭到城市,改变命运,成就自己,保父母晚年顺遂安定,我觉得她们很了不起……她们是我父母从小给我讲到大的榜样,现在也是
寒门能出贵子,那他一定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她在背后付出的努力比别人要多得多,背后的汗水谁都无法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