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小时候这样不足为奇,但若是已经成年了的话,嗯,你的心理状态应该不是很好,可能你是一个喜欢压抑住自己情感的人,但偶尔又觉得很反感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你开始习惯躲避,因为这样的反应并不需要任何代价。你知道,一件小事堆积时间长了,也会带给别人以及已经自己烦恼,我猜你是个比较看得开的人,只是有些事已经形成便很难改变,毕竟谁都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不是?有这种心理并不稀奇,不要给自己压力,一样米养百样人,何必在意这些。
小时候上学,远远的看到老师,就赶紧躲开,生怕被看到。工作了,见到老板宁愿转身或者绕着走,也不愿打招呼。很多人觉得这样不利于跟上级的关系,但又控制不了自己,道理都懂,却无法做出改变。这种行为,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内心的畏惧,害怕被问到什么,自己答不出来,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是担心没有什么可聊的,令气氛尴尬。所以,才会选择躲避,这个看似最安全的方法。
每次看到不是很亲很熟的亲戚,我只会微笑。很为难自己才能憋出甜甜的称呼。我老公觉得我心理扭曲、不礼貌。而我的确看见别人,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微笑,就是没办法对不熟的亲戚等等,亲切的喊起来。而且特别是明明年龄比我奶奶大,我还要喊姑姑;年龄和我妈妈一样大,我要喊姐姐。唉,早知道结婚有这么多事,真的不想结婚。我就是喊不出口啊,能允许我按年龄不按辈分来吗?
在有机会的时候,去做一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兼职工作甚至是义工工作,我大学时代做过一份上门推销的工作,一百多户的公寓楼里挨个敲门,打招呼套近乎然后推销产品。在一开始的时候紧张得全身是汗,可是干了一阵子之后发现自己对和陌生人对话完全没有恐惧感了。这样的工作逼着你去积累经验,克服恐惧,非常有帮助。
不知道该说什么,对对话感到恐惧是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如果我给你一个调查问卷表,你拿去对陌生人进行访谈,你会发现对话会相对轻松不少。因为你的对话过程会很有逻辑性,条理性。我们害怕的不是说话本身,而是开始说话之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对话和避免冷场。
目的不清晰,我们和每个人对话,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闲聊,我们也是希望通过交谈和对方拉近关系,或者让两个人都放松开心。害怕与陌生人对话,也是因为感到对话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或者说有很多好处但是你看不到,所以才不敢鼓起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