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竟然还会有人会以为,像勤奋、努力、能吃苦…这些,是贫穷才能赋予的品格。面临一无所有的困境,每个人所能做的不过是承受、改变而已,这是人的共性,不过贫穷让你有机会表现出来,既然不贫穷的人也会有这种特性,那就称不上是你从贫穷中获得的。 至于节约、勤俭…也有的穷人有了钱,往往更加的挥霍,这根本不是你有“节约”的品格,而是贫穷让你浪不起来。富有的人节约的也很多,这和生活理念有关,和贫富关系也不大。 还有人以为孤独、自卑、不自信,是贫穷导致的结果,自己的多数负面性格都是出身不好的锅,于是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纳自己的负能状态,反正不是自己的错。贫穷和自卑,这可能有一些关系,但是从自卑到自信,依靠的绝对不是没钱到有钱,而是你自己思想结构的转变。面对美好的东西自惭形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反应,有钱的人可能不会体现在钱的方面,但是绝不会有一个人天生一点自卑感都没有的。富有在这方面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金钱方面的优越来掩饰自卑,比如说暴发户带个金链子,或者说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到能够转变自己这种心理的教育资源。穷一点的环境,在这件事情上的劣势就是,没有任何可以作为自己社交活动中的筹码,一点游走的空间都没有,赤裸裸的卑微,这种次数会更多一些,多到让他们形成习惯,多到让他们再也没有勇气改变,躺在地上任人蹂躏;还有就是少有机会获取心理成长的资源,越自卑越不敢妄动、越不动越没什么优点,越没优点越自卑…陷入越来越糟糕的恶性循环,我理解这种穷到极点的困境,但是每一个能够在知乎上点赞的人都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你们在抱怨自己的性格问题的时候,有谁去看一场免费公开课了?每个人的心理成熟过程,都是一步步建立的,每个成熟一些的人,在刚接触社会的前几年,都有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到自我重塑的过程,这和他原先继承来的品格、社交手段是否优秀无关、和他有钱没钱无关。先就否定这些,说说自己的经历,再逐条分析贫穷究竟能够带来
贫穷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得到两个不同的定义:一种是,你拥有的资源不足以保证你过上富足的生活;另一种是,你拥有的财富低于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这两种角度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前者比如说原始社会的酋长,即便每天都能吃饱饭,即使每个人都尊敬他,面对疾病也只能等死;后者比如现在的平民,即便是你能够看病,生活条件比酋长好很多,但是你仍旧是觉得自己是穷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你感受不到酋长那种社交优越感。也就是说,贫穷带来的困难和压迫,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困难来讲的绝对贫穷,另一种是相对于社会处境来讲的相对贫穷。绝对贫穷能够带来什么后果?也就是抛却你的自怨自艾,贫穷在实际意义上给你带来什么困难了?其实很简单,条件短缺的生活,好处是让你惯于处理、应对这种水平的生活,也就是你能吃苦;坏处是根据人的行为惯性,你处理不好更好条件下的生活,你不知道如何利用更多的资源让自己活的更舒服,到了生活水平更高的群体里,你融入可能有困难,也就是即便将来有钱了,也一身“土包子”样儿。然后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你能够接受的悲惨底线更低、你对优质的生活条件更渴望、你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更简单一些。当你站在人群的旁边,作为看客看着其他人,也更能够理解穷人的难处,因为你有这种经历。
这种角度看到的贫穷,除了渴求、恐惧和同情这些共有的、简单的情绪,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其它的复杂心理过程,如果说贫穷的处境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也就是你的渴求特别强烈持久、你的同情更加的深沉。至于所谓的自卑、虚荣、孤僻、不自信…往往都是在相对贫穷,也就是在从贫穷走向富有、拿自己和别人对比、潜在的被对比并且区别对待…的情况下产生的。相对贫穷,这种情况就复杂了。暂且忽略贫穷带给你的所有不便,仅仅考虑一件事,当你发觉自己贫穷以后,你对自己的态度的转变。生理的饥渴看的清楚,心灵的饥渴却隐藏起来,我只讲其中一个方面。人都是渴望被关注、渴望被重视、渴望被尊重的,当生来贫穷,外部的条件、客观的社会地位无法把这个人摆在一个比较被关爱的位置,甚至于把他流放在最容易被忽视、被冷漠对待的地方,这个人被关注的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一般会有几种变化:变得孤僻,既然你们不理我,我干脆也不想理你们,时间久了,她们连怎么样正常交流都有点忘了;变得自卑,既然没人理我,那我就老实点吧,反正加入他们也是被嘲笑;变得虚荣,既然你们不理我。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赢得重视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吹牛啊… 这几种心理的放纵发展下去,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悲剧,关于这些问题,知乎上做过很多优秀的回答,这里不在多说。但是,谁没有被忽视过呢?谁没有自卑过呢?众星拱月,本来就是极少数人有的待遇,这不仅仅和钱有关,即便是给你一切都能够满足的成长条件,你就能够保证自己不会有性格缺陷么?如果从小就让你得到最多的关注、所有人都顺着你,你就能够保证自己完全自信了么?人生来就是这样的,敏感、自私、可怜、稍有挫折就寻死觅活、稍被忽视就要死要活、稍稍不满就半死不活…这是人所共有的通性,不是穷人家独有的基因。 无论谁按照自己最原始的心理状态活下去,最后都会陷入心理的困境,成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收集智慧,用来武装自己的内心,疏导、重构自己的心理,从而让自己的有一个成熟的应对外界的心理模式,能够让自己保持冷静、理性、自信的状态来应对困难。这和贫富一点关系都没有,和自我约束、修养关系比较大。我说这些是想说什么呢?多数情况下,你面对贫穷感受到的问题,远比贫穷本身的问题,要多的多。贫穷确实让人在资源方面有一些劣势,但是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中处于整个社会分配体系的什么位置,都应该有一个理性、成熟的角度,来看待和改变。不要把心理的不成熟的锅,也扔给贫穷。
因为贫穷,我开始学会珍惜生活,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经济困难。那时父亲生意失败,压力很大,但是父母还是依然坚持供我和弟弟上学。贫穷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心酸,逛超市的时候也要看看物品的价目表计算着自己口袋里的钱,母亲每天谈论的就是这个东西有多贵,家里开销很大等诸如此类的话题。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暑假,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在家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电视,而我却要出来打工补贴家用,心里有巨大的落差,甚至还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有时候工作很累,我就会回去和父母抱怨今天做了多少事,每天都在计算着这么难过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虽然我只是单纯的抱怨一下,借机平复一下自己的心,但是我却看见了父母眼里愧疚又无能为力的眼神。是的,我很心酸。他们凭什么要听我满满的负能量?所以后来我不管再累也没和父母抱怨过。总是自己一个人去承受一些不顺心的事情。
虽然有时候会自己和自己发牢骚:为什么我要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我要遭受这样的待遇?但是当我看见妈妈一个人打两份工,深夜回家还给我带我喜欢的糖葫芦,我突然就发现自己生活在多幸福的家庭。我庆幸有个那么爱我的爸爸妈妈。贫穷使我更能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也让我学会了精打细算的生活。我不再是一个娇娇女,我学会了忍耐生活所有的艰辛,开始体谅父母的不易。嗯,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大学的四年,是我最贫穷的人生阶段虽然和同学相比,我的生活费并不微薄,甚至略丰厚可是,架不住我旺盛的享乐消费欲+沉迷WOW+女票的三管齐下…每当月中的时候,我的校园卡的余额就剩两位数,那个时候没有蚂蚁花呗,没有京东白条,只有借记卡,没有借贷宝,不穿衣服手持身份证自拍也没有人会借给我钱。贫穷,伴随着饥饿,让20岁的我就领悟到有爱饮水饱是一句鸡汤;贫穷,伴随着恐慌,没有余粮的日子,每天早晨睁开眼不安就滞留在我的每一缕思绪;贫穷,伴随着自卑,电商还不兴隆的彼时,多数物件还需要去实体店购置,经常揣着几个钢镚去挑货架上最便宜的热水瓶,牙膏,洗发水,结账前反复sum,生怕钱不够的尴尬;要说从贫穷中获得了什么?那就一定要脱贫,我不要让贫穷伴随着我的余生。
贫穷不能带给人什么,贫穷就是没有,没有能带来什么呢?所以问题是伪命题答案五花八门,有说给自己带来了品德,有说给自己来了精神,有说给自己带来了素养,有说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有说给自己带来屈辱,贫穷莫名背了很多锅,根本是乱答一通,跟贫穷没有必然关系,你可能的确拥有了你所说的的东西,但绝不是贫穷带给你的贫穷就是没有,零。而零是事物的一个初始状态,必经阶段。任何有钱人家往上追溯都会发现开始一无所有。你穷只是你这一代还没富,或者富过了。建议你换个方式提问,富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更有可行性更好的问题是,我现在拥有哪些被忽视的资源,我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