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陪我多久?一辈子还是一阵子?”
这是以前恋爱的时候,我一直想问却没敢问的一个问题,直到分手,我也没能和ex说出口。
后来经历过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变动后,我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里最最亲近的一群人,剩下的,都会从慢慢地从熟悉到陌生,最后退回到原点。
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我一直纠结于阅读量的问题,为什么关注人数多了,阅读数据却和以前一样,有时还不如以前,想必是标题和话题不够爆,不少人关注了这个号却不看文章,和僵尸粉其实没差。而收益更是不及一篇新媒体约稿的稿费,就拿昨天的五千字长文来说,截止到目前收到的打赏金额是三百多块钱,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死忠读者的大赏,一个100元,一个66.66,即便是发在传统杂志上,拿到的稿费至少也能翻倍。但我还是选择了发布在这个号,因为我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大家的读后感,这是传统纸媒没法取代的。
我一直把公众号当作自己的一个心灵驿站,尽量写自己喜欢的。
明知道写热点能吸引大众眼球,还是不爱写,更不愿依葫芦画瓢仿写。以前没退群的时候,时不时会看到作者与作者间的撕逼大战,有个词叫洗稿,就是我说的依葫芦画瓢,它不同于明目张胆的抄袭,而是偷别人的构思创意,换成自己的文字。读者辨识能力低,有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只是觉得好看,于是分享到了朋友圈,却很少有人会在意写文章的人。最后洗稿的人赚取了流量,吃亏的却是原创作者。
我是一个作者,我敬畏这个头衔,即使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满意的文字,也不愿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圈里有人说,要想火,其实不难,你只要戳中大家的痛点,一定会有好多人来找你抱团。骂人或者哭穷都是不错的题材,可我终究还是学不来,也写不来,大概是还有一点残存的傲娇吧。不想动不动就骂人low逼,也写不出贫穷到用卫生纸代替卫生巾这样的催泪文,深知我这种温开水一样的文字是没办法刺激到众生的味蕾,你可以说我不求上进,自恃清高,可我就图个高兴和舒心,别的暂且不管了.
前几天在贴吧上看到一个读者说要对××(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脱粉,原因是这位读者已经嫁人生子成了全职妈妈,没时间也没心情再去看那些浪漫美丽的故事了。
我当时看到这则帖子心里难过了一下,你看吧,终究还是要告别。
我年少时喜欢的作家,至今一直还在关注,虽然不会再去看他早年的作品了,但每次看到当初那些喜欢他书的孩子们在他微博底下谩骂嘲讽他的时候,我都一阵难过。
没有哪一个作者不会老去,也没有哪一个读者不会成长,这本是一场无声告别,旧人离去,新人会来,可为什么还要在离开后回来攻击自己喜欢过的人呢?或许有人喜欢用否认过去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可我只觉得毫无意义,这种证明方式,不但伤人还伤己,你否认的不只是你曾经喜欢过的人,还有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年少青春。
同样,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喜欢我的文字,就让我们沉默地告别吧。
我是最近才知道自己最喜欢看和最喜欢写的还是长故事,不是千篇一律格式的“我有一个朋友”,虽说一直想摆脱新媒体的束缚,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跟一个老读者说起这个问题,她说,“你以后就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吧,就算你一两个月更新一篇小说我也一定看。”
我很高兴她能读懂我的心事,可我也知道,她只是万千读者中的一个,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一样理解和支持我。
我不是高产作者,没办法只更新小说,即使真的可以拼一把,大家也未必爱看。
我也没有十几二十万微信读者可以挥霍,不用担心自己被人遗忘和取关。
所以如果不想放弃关注我的你们,那就必须像现在这样把两种类型的文章掺杂在一起,一种是常见的普通公号文,还有一种是我喜欢的长故事。
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何况还认识了那么多真心喜欢我文章的忠实读者,不想突然断了和你们唯一的联系,所以要继续写下去。
即便只有一部分人还会认真看这个订阅号,即便只是赚些零碎的小钱,即便有一天可能会像一个作者朋友一样从零开始潜心创作长篇,即便我们最终会告别,会变得越来越陌生,可是在那之前,在我倾诉欲尚未衰退还能用文字写出心里话的一刻,就让我们好好地相爱,你还会看,我也还会写。
此刻我在窗前写下这些细思心语,窗外有潺潺的雨声,这应该是这座南方小城的第一场春雨,天气微冷,可心里暖。
因为春天来临了,一切才刚刚开始。
孤独的人一起抱团。微信公众号【Josie乔】ID:josie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