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
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
我给予你更多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
然后回予我更多??
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受内疚。
1
31岁的丽娜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事业一帆风顺,人也聪慧靓丽,且非常顾家,被大家视为标准的好妻子。
丽娜做公务员的丈夫罗峰也这么认为,他常说,丽娜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妻子。
但他近一年对妻子越来越疏远,最近提出了离婚,原因是压力太大。
“可能是你太好了,对我太好,对我家人也太好。
什么都好??但我就是对这一点不舒服。”
朋友关系和配偶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
相反,亲子关系一般不是平等关系。
要么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子多付出而少接受,要么是壮年的孩子向老迈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其他的亲人关系也常是不平衡的关系。
所以,当丽娜一贯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时,她在亲人中受到了欢迎,并被当作典范来看待。
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拒绝接受,所以在讲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关系中遭遇到了挫折。
对于她这样的“付出者”,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罗峰一样,都有点想避而远之。
2
从理智上,这种避而远之看上去好像不合常理。
毕竟作为“接受者”,从利益上来说是获益者,为什么朋友和丈夫都逃避丽娜呢?
但如果从情感上去分析,这种逃避就不难理解了。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是一种自恋。
“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过分地迷恋清白感。
然而,不管多么付出,一个人仍然是会在关系中犯错的,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的另一方,让另一方总有亏欠感。
简单而言,“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
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丽娜的丈夫和朋友为什么要逃避丽娜了。
3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
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
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
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
殊不知,付出者自己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清白感总是和负罪感联系在一起,一个和谐的人是既有清白感也有负罪感。
假如你没有一点儿负罪感,而只有清白感,那其实就是你把负罪感强加给其他人了,而那个被强加者一般都是你最亲密的人。
4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
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当它产生时,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
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
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
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
这正是为什么男人想离开“无可挑剔”的妻子的缘故。
- END -
当对方出现这样一种状态时,其实你不妨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这样做,是否会让对方觉得太累,压力太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好的,过多的付出只会让对方觉得压力太大。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特别喜欢单纯接受别人的付出,我们往往接受别人付出的同时就要做出相应的回报。而如果一方付出太多,另一方会觉得自己回报不过来。这样的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很容易让对方想要逃避,逃离你所给予的付出。
所以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可以先冷静一下,仔细想想自己这样付出是不是让对方觉得太累了。因为有些人他是喜欢无拘无束,自己想付出就付出的。你这样太过沉重的付出,会让他很为难。因为如果想要继续回报的话,那么就势必会让自己很累,不回报的话,心理上又很过意不去,这样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所以在他们眼里,逃避可能才是最合适的办法。如果你是这么一种情况,那么你可以停下来,将自己的付出慢慢收敛一下,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这样子慢慢的才会好起来。
有一个心理叫“互惠原则”,也就是我们接受别人的善意时,会不自主的想回馈善意,如果不回馈,那么心里就会不安。当“你”付出很多善意时,另一方就会想要回馈更多善意,如果“你”不允许“我”回馈,那么我就会觉得心里有亏欠、不舒服,为了逃避这种感觉,“我”一定会选择离开你。
你有两个同事,一个同事王五能力很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搞定,从不麻烦别人,经常主动的帮你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同事赵六工作能力很弱,稍有难度的工作就需要求助别人,经常找你解决问题,当然作为回报,他会请你吃些小零食或者替你办些简单的事情,你觉得你跟王五的关系会更好还是赵六的关系会更好?
按照大部分人喜欢“与强者为伍”的逻辑,应该是会跟王五的关系更好,而赵六就像一个麻烦,会慢慢远离。但事情并非如此,我们正常人会更靠近赵六,只有在工作上需要帮助时才会去找王五。为什么?因为王五“太好了”,他就像一块糖,虽然我们都喜欢吃甜一点的食物,但这块糖实在太甜了!甜到腻!甜到我们不得不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