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本心——是良知,是终级目的致良知,是达成两者之间的“方法论”,是一以guan之的时时事事的“事上磨练”,最不重要的是被大家鄙视实则误解的“方法”。良知 致良知 方法论 三者是确定的永恒的(相对)唯一的有限的,而事上磨练(也就是方法)方法,是无限的。
乐是心的本体特征,虽与七情的乐不同,但也不在七情的乐之外。本体之乐人人具有,只是普通人不知道罢了,相反,他们还要自寻烦恼,稀里糊涂地舍弃了这种乐。即便在烦恼痛苦中,这种乐也是存在的。只要一念顿悟,就能体会到这种乐。
所谓的心学,我个人理解就是“擦镜子”哲学。什么是“镜子”呢,答:镜子就是心,人生在世经历了很多这样也就沾染了很多世俗陋习,也就是说心不是纯净的心了,所以我们要通过“擦镜子”来使我心纯净。
阳明心学的前驱是宋明理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他们都有一个目的说“道”,成圣。
心学把焦点与注意力转向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彻底的了解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运动方式,来看清什么是自己主观制造的虚幻与冲突,从而消融自我(就像将水面平静下来),达到无我的绝对客观的境界。
快乐来自心灵,并非来自心外的物质世界。圣人智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就直接去找快乐本身了,快乐是本体本身具有的特征,找到了本体这个真己就找到了快乐本身,它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