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能力颇熟手使用不同的语言,那么诸如语法,词汇等等那些不同,在转换语言当下,多少会影响看这个世界的方式--能从不同的角度,看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方式。那也会转化成内在,并表现于外。
说外语时,我们的道德感会减弱,用外语表达一些“不道德”的事,比母语环境中容易地多。例如,面对同一个道德困境,人们使用外语时作出的反应,与用母语时并不相同。
我也很好奇,我讲中文的时候因为天生娃娃音,被说各种软萌嗲,害羞,讲英文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比较积极向上靠谱,阳光少女style,讲德语的时候完全汉子。
词汇,包括转喻语词,还有其他一些,不同语言会有不同。而语言,是做为企图反映客观世界跟主观内在的一个形式,认知跟思考往往要用到的形式。
我自己说的时候,有时候喜欢的美剧人物上身,就会顺溜很多语音也更好,但这种情况不太多,更多的时候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冷静感,特别不生动。
我们小时候学着父母说话,性格也像他们。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其实跟重编程大脑类似,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的人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