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纪念刘和珍君】引用132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有点小尴尬,在高中那个年纪经常拿这句话开玩笑,挑唆朋友去做一些大胆逆反的事情时,总是会说“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就是屁点大事咯,你怂什么咯,怕上什么啊,快点上咯!”
在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的时候总是会倔强的说“你们懂什么,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且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几次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也不知当时的行为算得上是引经据典还是断章取义,不过不必在深思其中的区别了,有些事情总是会变得不太重要,那些岁月已经成了往事,尘封在匣子里,任时光在它身上上面灰尘。
现在已经不会在这样做了,如若不是今天看到这问题,想起【记念刘和珍君】,我甚至都忘了那段记忆,果然鲁迅说的没错,很多故事、很多文章其实都是从记忆中抄来的,那些记忆或有偏差,真实性不一定能够保证,但也只能这样了,因为我只记得这些了。
【刘和珍君】
记得第一次听见刘和珍君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她是一个日本人,以为这是一篇写给日本友人的信或者是悼念文章之类的,结果确实是悼念文章,只是刘和珍君不是一个日本人,还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的粉丝。
刘和珍君是一个好青年,有责任心,有正义感,为了民族复兴,敢于斗争,敢于赴死,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做成什么赫赫历史的功绩,但是也当的起【重于泰山之死】这几个字了。但是我知道,或许她们想要的并不是这些,有些人总是不在乎这些名声的,但是我们这些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者,也就只能这样纪念她们了。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中国人的】
其实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人生在世确实该如此,这样才会少犯错误,过的好一些,但是却有点难受,因为很累。作为一个懒汉,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几个愿望之一就有希望他们简单点,毕竟身为一个连打英雄联盟都懒得计算伤害全凭感觉走的人,复杂的世界总是让我难受,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这个世界的恶意,你就不能让我少动点脑子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为一个沉默寡言这者,我深知沉默的可怕,沉默者是最容易爆发的,而当他们爆发时,那怒火虽然不至于将世界点燃,但起码可以做到烧死自己。
但还是喜欢做一个沉默者,或者说做一个旁观者,接触的少才能足够冷静,话少才有时间思考,如果能不在乎一些细微的言语骚扰,你会看见思考者的世界,自由奔放,孤独的美。
中学学了很多优秀的课外,还背过不少,不过几乎都忘光了,但是有一篇至今都还印象深刻,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这篇文章的感触就越深。
父亲把“我”送到车站,替“我”抢到了靠着窗边的位子,还没有到处发的点,父亲让“我不要离开,去给“我”买点橘子,要穿过铁道就需要爬上月台,由于父亲比较肥胖,显得额外笨重,他努力的样子是那么不容易,看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最后父亲离开,他的背影也消失在人海中。
当时这篇文章老师是让我们几个同学分段读的,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就是觉得好玩,当然也知道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后来我要上大学,每天早上从镇里坐车去往县城坐火车,第一次自己坐火车去学校的时候,父亲把我送到了火车站,那一天人很多,我们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票,刚买到票还没多久火车就到了,车站人山人海,如果想要早点坐下,不至于挤在人群中动不了,就需要抢在前面就坐下,本来交父亲回去,我一个人可以进去的,父亲让我把东西给他,我在后面慢慢走,他自己抢到前面,在人群中挤着,找到我的座位,把东西放好,等到我进去让我做好就走了,我的座位是靠着路的那边窗户,火车开动,父亲也离开,我望着他的背影,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变得如此消瘦,这些年为了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我也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好像对他的感受更加理解了。
上一次有个同学发说说自己的同学送自己去车站,还不忘占自己的便宜,说了一句你在这等着,我去买点橘子,底下还有很多人评论,很多同学还记得,知道是出自《背影》,也有同学表示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恶搞的行为是对那些文学著作的不尊重,而那些不知道他说啥的同学竟然这么快就忘了这篇优秀的文章,反正在我心里,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
还记得刚上初中时,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作者——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直至现在读了大学,我仍然没有忘记那篇课文所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我也同小时候的作者希望向往看到,在山的那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汪洋大海。曾经的我们也怀着无数次的期盼,想要看看这缤纷世界的千山万水与风光无限。然而现实就是那一座座“铁青着脸”的高山,总让我们却步不前,甚是想要放弃前进。
于我们而言,成长便是这一座座高山,我们渴望遇见长大后的自己,渴望翻越这万万千千的山山水水,希望能早日亲眼看看那“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在长大的路上,似乎每个人要历经一个个劫,于是有的时候,“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总不免将我们美丽的幻想打了个“零分”。然而,我们却不会放弃去寻找关于“山的那边”一切新闻,并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次的风云变幻。
于是,带我们真正地长大之时,我们便也像王家新作者一样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追求着的不过是两个字——信念。只因为,信念,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让我们有所追求;信念,带我们走得更远。
这篇课文,不仅教育我们在追寻理想的路上不要轻易放弃,也教会我们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纵然前方是万丈高的墙垣,我们也要不舍心中的那份向往;纵然脚下的路荆棘遍布,我们也要大胆走出每一步。
因而,这是我上初一时的第一堂课,也是一篇很有质量的文章,一开始我就尤为喜欢,现在仍然深爱它,只因它教给我的是无可估计的价值观、信念观、人生观,这背后的意义是教我们走出更远更开阔更美好的人生之路!
“不忘初心”便“方得始终”,希望我们的人生都没有遗憾!
初中时学语文还不是太懂,那时候就觉得语文没有什么可难的,无非就是读读看看,应该就能过,所以也没有什么记忆深刻,但是有一篇课文一直都是记忆犹新,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是我真正认真学习的课文。
我一开始对于语文没什么感觉,后来等慢慢长大了才知道语文,文字的魅力,短短的一篇文字,却表达了如此深厚的感情,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是却让人感动不已。那篇文章其实描写的也就是一件小事,父亲送我离开,在临上车的时候,去给我买橘子,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意。这篇文章学完之后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而且也不得不敬佩朱自清,那么平常的一件事情,却能捕捉到那种细致入微的深情,让人不得不感叹。
每每想起以前上课的时候都颇有感触,因为那天上课的时候我也是想到了自己父亲,也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伟大的,可能说出来显得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从17岁就自己外出闯荡,也是着实不容易。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就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他一直都是在外地打工,从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到现在蓬头垢面的工人,我知道他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沧桑,饱受了多少的风吹雨淋。但他从不抱怨,也从未拒绝过我们的要求,一直都是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家。
可能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作家善于把生活中的细节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和读者一起分享那些细微的感动,也正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才会更加深刻。
初中学过那么多文章,总有一片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自清的背影。
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的被他感动啦,因为朱自清,把他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写的那么清楚。我也曾经这样子静静的看过父亲。我记得我很小得时候,我在老家,三更半夜发烧的时候。那时候太晚啦,而且是大冬天,我不忍心,娇妻父母,然后我就在被窝里偷偷的哭。爸爸怕我晚上着凉了,就下来看一下我,听到我在难受的哭,就问问,怎么了?一摸我的头,原来我是发烧了。他二话不说就把我背起来了,就我们小家乡的唯一一个诊所。弟兄父亲把我放在门口敲门打电话都是叫不醒开诊所的内一个人。我看着父亲着急地在敲着诊所的门口打着电话电话,内心不安的走来走去。甚至有时候着急的抓住起来头发。看着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那时候我在想着,曾经我父亲也为我做过那么感动的事情。曾经我也看着父亲为我生病着急,默默的在找办法,让我减轻痛苦。所以那时候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彻底感动内心也特别触动。
朱自清背影里面的父亲,就如天下父亲一样,都是普通的,并没有什么高大上,就是在这么普通的父亲,在我眼里,我觉得他就是最好的父亲。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都是充满温暖的充满感动的。父爱如山,他们的爱是深沉的,不言表达的,但是在他们的行动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对我们的爱。
在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作父亲,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写的。这篇课文对我的印象非常深,课文中的主人公的父亲,跟我的父亲简直很像。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他一直都对我很严格,那个时候我一直都不理解他的行为,我甚至还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他的儿子,他一点都不爱我。
课文父亲讲述得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村父亲的故事。主人公从小就很厌恶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一直都很严格,考试考得好了他的父亲不会夸奖,考差了就会很严厉地批评他,主人公也是相当的叛逆,总是跟他的父亲对着干,总想着远离他。
后来自己要去外面读书了,他的父亲去火车站送他,一个情景感动了他。主人公特别喜欢吃橘子,他的父亲看到了远处有一个橘子摊,他就翻越了围栏去买橘子,看到父亲臃肿的身躯吃力地翻越栏杆,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主人公。这个时候他才想明白了,自己的父亲虽然平日里面对自己很严格,可是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父亲无时无刻都爱着自己。
我的父亲也是这样,他不像我的母亲一样,总会无时无刻关心我。小时候他对我特别地严厉,在我的记忆里总是他在批评我,没有一句表扬的话。直到我考上了大学,我的父亲对我说了一句“好样的”,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句听到父亲的赞扬。父爱如山,每一个父亲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