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天冷人就自然比其它的季节更想取暖,这个暖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每到冬天,我一看到煨的藕汤我就想回家,出来十几年,每到天冷的日子,就想起以前小时候在家,那时候我奶奶,我大伯,我外婆都还在世,围着家里的土灶台,煨汤的罐里冒着暖暖的热气,罐子里莲藕骨头的香味,让我舍不得离开灶屋,这个场景有时候是在奶奶与大伯家的灶台,有时候是跟着外婆的灶屋。
鸡蛋炒饭。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吃上一碗。我本来是不爱吃炒饭的,算是被掐着吃了好几年。上了大学,在食堂也从未点过炒饭。一是不爱吃,二是怕不好吃,三是没有了吃早饭的习惯。只是等毕业了,突然就想起了蛋炒饭。不经常回家,也常忘记了吃饭。没有了督促,也少了几分甜感。
2015年底的时候我奶奶去世了,她在世的时候喜欢用酸萝卜丁炒菜,然后用瓶子装好给我们带回学校用来改善生活。对于家庭贫穷的我们来说,是不可多得分享的味道。2016年我去深圳和我姐姐一起在湖南菜馆吃饭,有一道湖南菜叫坛子菜。味道和配料和我奶奶曾经做的一模一样。我们两几乎同时看着对方,然后开始回忆之前的生活。有的时候吃的是一种内心的情怀。
煎饼卷大葱。提起沂蒙山,提起临沂,想到的都是我们的大煎饼,从小吃到大,那也吃不够 。小时候,妈妈给备得主食为煎饼,从上学带饭的那天起,煎饼陪我度过了整个学生时期,刚烙好的煎饼,卷上大葱,放上妈妈做的大酱,那是童年最大的满足,每当妈妈烙煎饼的时候,蹲在在她的身旁,吃煎饼的渣子,又香又脆。每当想起煎饼,就想起妈妈早早起床为我准备煎饼的场景,两盘鏊子,一个马扎,一个刮子,一盆面糊,那袅袅的炊烟充斥我童年的早晨。父母在,不远游。可惜自己做不到呀,伤感。
六岁母亲去世,记得最深的就是小学学前班的时候,我妈炒了一碗鸡蛋加火腿的炒饭,95年的时候火腿肠还是很稀罕的感觉,火腿切成丁加个蛋感觉很美味,那是最初的对于家的记忆。
白切鸡,是一道很简单的菜。家里独特的白切鸡味道,在外面繁杂的都市是品尝不到的。外面的“白切鸡”不仅贵,而且还不好吃,没有家里吃的那种鸡肉味道。在外面工作久了,每次想到或者看到“白切鸡”,我都会想起家里的亲人以及家里的“白切鸡”。老妈子做的“白切鸡”可好吃了,有我们家的味道,很喜欢吃。说到我都流水了,好想回家大吃一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