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什么?信仰是一个人对某种政治主张和主义,宗教或信奉敬仰,把他们做为自已的行为准则和榜样。假设人没有信仰或心中没有信奉的东西,生活会变的毫无意义,没有进取,会失去方向、快乐.消极、迷茫。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信奉的东西,或这或那,不会有统一的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信奉美好、信仰善德,向往生活的美好,快乐幸福的人生。当心中有了信奉的东西,就会有理想,就会有动力,就会有方向,朝着心中信仰的美好努力努力再努力。
信仰始终寄托于己身,虚妄是讲精神上的。葛吉夫是著名的西方心理大师,推崇“第四道”的个人修行。我们要从内外观察自己发现自己,他讲人都是有许多个“我”,各自带着自己的目的性,这些目的就是眼前的虚妄。我们要做的是回归本真,是一种真善美的精神信仰,也就是佛家说的开悟。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该追求的。
如果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妄的话,我会把我的信仰寄托在书里。现在的生活实在有些繁琐,工作、情感、交际很多东西都忙得不可开交,我觉得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我才能安静下来,把我的信仰放在书里,每天看一看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顺便给大家推荐以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这是我最近刚看的一本书,还不错。
如果眼前一切都是虚无,那就把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内心或寄情与远方。不能做到圣人一样的内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浮萍漂泊本无根,换个环境去寻找自己的那份信仰,越过每个山川每条河流,追逐内心的那份信仰,重拾远方。
我会把信仰放在自己的心上,即使一切都是虚无的,可是自己依然会追求内心的那份理想。我知道这是我这一辈子的信仰,什么都可以丢,但是信仰是不能丢失的,因为那是自己的灵魂,丢了魂,人也就没了,就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那就寄托在我相信的地方。
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疯狂的寻找生物,后来成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一直不明白我在找什么,直到我遇到生命这个概念。如果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妄,我宁愿将我的信仰奉献给对生命这个概念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