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品这件事情不光他做过,你做过,我也做过。最常见的就是题中说的因为当事人发生的一件小事来评价他/她。评价一个人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获取和自己有相同观点的人的认可,还可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性格,何乐而不为?
比方说,有一个老奶奶倒地上了,但是旁边那个人没有去扶。这个时候评价这个人的人品一般而言都是一面倒的,然后说这个人人品不好,没有爱心,责任心和道德心。害怕遇到事情没有处理的能力,这个社会怎么了,要是每个人都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要是我的话会怎么怎么做。一方面批判了这个不愿意扶人的人人品道德素质低下;也批判了这一类人的不作为;还顺带表明自己是个愿意帮助他人的好人,也表明自己不怕事,有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自己的人品是好的。如果这个时候旁边是个妹子的话我相信会评论得更加出色。
当然,不光男生会这样评价,女生也会。
高中的时候,我在下午吃完饭在路上遇到一位乞讨的流浪汉,然后他找我要钱我没有给,结果被我同班的女同学看到了,说我没有爱心,连一点钱都不愿意给。我说,你有爱心你给啊,然后就走了。其实不是我不愿意给,只是当时我身上有个5块的和十块的,我给他5块的,他说把那个10块的给我。然后,我一个都不给。事实证明,女生因为小事而评价他人的其实是最多的,因为女生喜欢斤斤计较。比方说,我高中的那个女朋友。她的室友在我们男生面前很温柔,在寝室不很温柔,因为我们夸了她的室友,结果她就向我们吐槽。男生的话相对来说不怎么在乎那些小事,所以没有女生评论的多。
为什么人都喜欢通过一些小事情来评价他人呢?我从两方面为你分析。
第一个,以小见大。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的教科书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是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来体现的,所以通过小事情来评价他人的人品似乎没什么不可以。比方说,在以前人们还不流行扶人讹人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倒地的人你不去扶的话那么人们大多数都会认为你的人品有问题。但是现在的话,人们通常不会这么认为。还有,一些人遇到需要帮助的果断伸出援手啊,最美妈妈,最美老师,还有抽烟遇到孕妇主动灭烟,公交地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让座;给环卫工人提供可以吃饭休息的场所,垃圾一定丢到垃圾桶里,吃多少打多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彰显一个人的人格品质的。
如图,愿意为环卫工人提供吃饭的地方的人。
第二个,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听到,看到的经常也就是小事了。街上看到的,公交地铁上碰到的,网络上浏览到的,大多数都是陌生人,也大多数是陌生事,小事。甚至包括同学同事,普通的人做大事的很少,但是生活不就是大事吗?于是乎,一个公园里随地吐痰的人我们会说他没素质,一个随手关灯的人我们会说他知道节约,捡到钱报警归还的人我们会说他拾金不昧。总之,这是把平凡人当成了平凡事。
所以我认为这样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是不好的。有这样一个说法是。人的好事挂在胸前,坏事挂在背后,所以,你能被别人看到通常而言只有坏事。而,坏事也是传播的最快的。所以这样评价一个人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客观性。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人在平日里是个铁公鸡,经常被周围的人嘲笑,可是人家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捐了自己的多年积蓄,我是四川的我感动;还有我的一个同学,平时大家请他吃饭喝水的次数也不算少,但是他就是不愿意请我们一次,于是大家偶尔就说他。但是评定学校贫困生补助的时候(我们学校是没有申请补助的学生民主评议)我看到了那个里面的内容,农村的单亲家庭。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一个人在高速路上因为爱狗人士拦车而延误了去见他亲人的最后一面的时间,于是他在网上直播杀狗。那么只看到杀狗的人会怎么评价?其实这都是被逼的。
小事情能看到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影像而已,我们自己偶尔也会说脏话,遇到人倒地了也不一定就会立马去扶起来,看到地上有钉子也不一定就会捡起来认到垃圾桶,看到乞丐也不一定就会给钱,碰到哪里发生灾害了也不一定就会捐钱,公交车遇到小偷也不一定就敢大声说出来。不过,仅仅通过这些就能说明一个人的人品嘛?
小事很多时候代表着细节,越是经历得多的人越可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眼神,他们可以把自己伪装的很好,不让别人看清楚真实的自己,给自己带上了一张伪善的面具,但是在小事上面他们是不可能掩饰的了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样的人觉得自己很厉害细节是不关紧要的东西,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根本认不清细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通过细节去判断别人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会扶老人的人一定不会是个坏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细节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我觉得这句话是正确的,有修养的人会注重自己的方方面面,会考虑很多,同时也会在先去考虑别人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自己。夏日酷暑,很多人都通过吃西瓜的方法来消暑,就拿吃西瓜来说,有的人会把中间那一块没有籽的地方自己偷偷吃掉,有的人会把中间那一块没有籽的地方分给别人,前一种人是自私的,而后一种人是可以成大事的,因为他们不在乎小得小失,他们懂得关心别人。
我还记得在我班同学生病住院的时候,我的导员一直在医院陪着(同学家是外地的),当时我替我班同学去买洗漱用品,和导员一起在电梯里。每当有人进入电梯之时,导员就会按住按钮,防止让电梯关上夹到病人和家属。说真的,这真是的很细微的一个举动,细微到基本没有人会注意,而且很多时候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只是起到了防范的作用,而且电梯的感应一般都很靠谱),但是她一直都在这么做。
那一个小小的举动恰恰说明这一定不是她第一次这样做,一个小小的身躯做着她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赞,只是遵从了内心的善良。也就是因为这一个举动,她用她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我在学校一直都是很刺头的存在),这就是细节,也体现了人心。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可是细节却可以体现啊,人心并不是被那一层层的血肉隔得死死的无法触碰啊!
细节往往是一个人下意识所做的事情,下意识的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不受大脑的支配,行为优先于思想的一种情况,通过它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是完全可行的,我想很多时候你不喜欢一个人也是因为他所做的一件小事吧?这不正是同一个道理嘛?
因为人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但是通过小事你不能去判定一个人,可是现在的人好像都道德绑架一样,都只看别人的缺点,别人性格中的不足,而忘记寻找自己的不足。
我就看到过,在公交车上,一位大爷和大妈上车之后没有空位子座,然后他们俩就站在一个小伙子座位的旁边。这时候我就听到我后边的人有人在说:“嘿,小伙子真能坐下去,你也不说给人大爷大妈让个座,你看看这一看就是没有道德心的人。”然后我就默默的在心里说,你们也是座着的好不好,怎么没看见你们要起来,主动给大爷大妈让个座呀。
我们现在都太先入为主了,就因为一件小事情就把别人定性为不道德,不讲道理的人,其实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万一那天,那个小伙子正好身体有些不舒服,不想起来给大爷大妈让座,可这也不能掩盖他之前做过的一些好人好事。
不能以片面的眼光去看别人,我们现在就是对别人要求太高,对自己的要求又太低,觉得自己哪里都好,哪里都优秀。别人配不上自己。也许我们在别人眼里同样也是人品不好的人。我觉得如果你人品真的好,你就不应该在背后因为某些事情而去议论某些人。这个人的人品好坏你自己知道就好了,就不要四处去乱说去八卦,反而连累到自己的名声给自己落下一个处处谈论他人的不好的名声。
就像我们宿舍当中有的人她就是天生懒,不干值日不倒垃圾。但是如果你在背后说她的话,就会显得自己小肚鸡肠。当面儿明说,显得自己光明磊落一些。还有就是不要随便去对别人品头论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人家也不欠你,非得呈口舌之快。去说别人这里不好哪里不好。很容易滋生祸端,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如果茶余饭后没事儿干了,倒不如去网上看几个段子讲几个笑话,笑一笑就过去了。还省得自己老说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越说越生气。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确实透露出了这个人的修养和人品,有时间去谈论别人的不好,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和谈吐,毕竟任何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嘛。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一个永恒的真理就叫小事看人品,因为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品质,才能决定你要不要和这个人深交,或者是这个人那些方面就是个坑,更清晰直观的人物评赏,就是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
小事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小事也应该成为公民要求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是否喜欢抱怨,是否愿意帮你忙,是不是随地吐痰,是不是自视清高,是不是热心肠,这个人是冷酷还是温柔,是矫情还是大度,什么样的人就会办出什么样的事,也就能看出对你什么态度。如果一些小事上,触犯了你,那么这样的人不要在交往就好了,过多你以为有用的人际关系,有事只会是给自己挖了个陷阱。
举一个例子吧,我的朋友从来不和我说自己的感情状况,即使是我问了,基本上也是含糊其辞,更多情况,她是和我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她不对任何人任何事发表评价,你如果不和她说话,那么一定会冷场。现在我毕业了,我们之间没有了联系。曾经看似人人羡慕的友情啊,发现原来我一点也不懂她。后来想想,这就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不给任何人留下话柄,无关痛痒的小事就是给自己营造的堡垒。后来我觉得这样的朋友其实有没有也没有意思,好朋友嘛,互相分享生活,排忧解难才对一出友情里唱着独角戏,没什么意义。
还有就是,上学时期,掉了只笔,而不在我能够到的范围,我让一个男生帮忙捡,他就直接耍了个帅,来了句自己捡,那么这样的人可以直接定义为人品不行。
人们喜欢从小事上评析人品,更多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方法,途径,更直截了当的排除不必要的人际关系,以及把对你关系定义为何种层次。
小事看人品,就是现代人处理问题最简单的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