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受情感的能力: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谈他曾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听他谈的过程中,咨询师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但是这个人自己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好象一切都与他无关。当咨询师去与他讨论在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的时候,他往往会非常理性的回答“没什么啊,反正已经过去了”,而这样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曾经历过一些重大创伤的人身上。这个重大并不完全是事件的重大,而是对于当事人来讲,在感受层面可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是因为,当一个重大创伤事件发生时,当事人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度过此时的危机,于是在自己身体内部启动了一系列的保护机制,精神分析的词汇叫作“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作用是启动一些措施让当事人远离伤害性体验,比如将那些无法承受的情感压抑进潜意识,这样,在意识层面就不会感受到痛苦,在感觉上,就会轻松很多。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了应对痛苦体验,会有非常多的情感被压抑的,只有在感觉安全或是成长到足够有能力面对时,这些体验才会重新回到意识层面来,只有回到意识层面的情感,才有被重新体验,重新面对,并被修复的可能。这也是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中,有时会非常痛苦的原因。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但是它很重要,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也会有那种会直接表达的人存在,这涉及到一个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问题。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从小接受的就是打压性质的教育,没有那么多鼓励和肯定,但是人内心都极度渴望得到认同和赞美,从小到大,很少获得,内心就积累了很多情绪和痛苦。还记得小时候我想哭,我妈妈会说:不准哭,在哭一个试试。
等等这些话,所以在遇到很多事情,当我内心有负面情绪的,甚至有时候有正面的情绪的时候,都不能表达,比如哈哈大笑,他们会觉得这是丢人。因为表达情绪,会被身边的人打压,甚至是讥讽,所以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压抑和隐藏情绪的习惯,这也是人类惯用的方式,是很有害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需要距离的。(这大概是句废话吧)对于所有的关系,为了增加彼此的亲密程度,我们会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一些情绪,态度,观念,感受,站台上的人们会聊天气,可饭桌上的人还是要聊聊人生。
在心理学上,我们又把这个过程叫做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社会心理学上又可以包含于社会渗透(social penetration)。因为通过这种与别人分享信息的方式,我们就有机会获得对方的反应,当彼此感到对方的理解,相信,认同,关心时,关系才会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自我暴露的程度往往和喜爱、依赖的情感密切相关,自我暴露是喜爱和依赖的关键因素,而越喜爱越依赖也会增加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