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庄子与诸葛亮相遇于濠水桥上。庄子久闻诸葛亮善辩之名,便指桥下河里的鱼道“亮君,你看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地多么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庄子抛出话头,等了半晌,诸葛亮却不回答,只皱着眉头四下里观望。庄子嗷地一声吓了他一下,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他嫌弃地看着庄子,嘟嘟囔囔地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怎么想的?”之后就又观望了起来。虽然态度差了点。但诸葛亮好歹是说话了,庄子表示一颗赛艇。他想了一会儿,突然拍了下手掌,回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又是半晌,诸葛亮又不理庄子了,只是四处张望,而且神情有些焦急。庄子以为他是被问题难住了,便连忙劝他说:“没事哒亮君,答不出也没事哒,友谊第一辩论第二呀!”诸葛亮还是不理庄子。庄子有些急了,从胯下掏出了珍藏多年的大木盆,哐哐哐地敲起来。诸葛亮实在忍不住了,猛地一挥袖子道:“别闹了成么,我正着急呢!你看此处地势如此险要,百里之内只此一座桥梁,若被敌军先期抢占,岂不断我大军归路?可速派赵云将军引五千兵马来守此处,严防司马老贼来袭!等等……我这是在哪?北伐各路大军现已到了何处?魏军在哪?司马懿在哪?赵云将军……赵云将军又在哪……”
某天,庄子和诸葛亮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孔明踱到栏杆旁,看着水下的游鱼,慨然叹道:“我想起先主当年居于新野县城,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赵云,而有图天下之志。今日回想,何异于游鱼困于溪流,却情系于江洋。”庄子回答:“游鱼未必归江洋。安于溪流未必不得快乐。”“汉室危如累卵,北有曹魏虎视眈眈,南有孙吴独占天堑,汉室一日不复兴,民一日不聊生。如此,先生又如何忍心在溪流中贪乐。”“先生过虑了。子牙兴周八百年,不过忽然一梦间。大汉的气数已尽,先生又何必勉强。”“曹魏虎狼之师,孙吴奸诈之辈,我难以相信他们会带来治世。只有先主玄德仁义爱民,只有这样的人称王,天下才能安乐。勉力为之,不过为天下人谋一个未来。”“先生虽勉力行事,事却未必随先生。”“天下之势,人事所及,不过万一。孔明努力便是了。”庄子不言。良久乃道:“先生所行事,苦也。”孔明拜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
诸葛亮立在桥中间,雾气茫茫,不见水面也不见两岸。有鱼跃水而出,长数丈。
诸葛亮皱眉看着这座桥,心道:“有如此大鱼,桥下水一定很深。但愿对岸没有敌军把守…”这时有一人穿过雾气,来到诸葛亮面前。此人一身布袍,神仙气概:“这鱼从容戏水,想来应该很快乐——在下庄周,见过武侯”诸葛亮有些恍惚,仍然不失礼节。行礼过后,问道:“先生自对岸来,可知对岸虚实,是否有人驻军?”
“我只是跟着这条鱼来到这里而已,”庄子说着,看向那条巨鱼。那鱼似乎又大了许多,雾气之中,隐约看到鱼的背鳍,有一人高:“鱼乐乎?”诸葛亮道:“鱼得水,自然快乐。”说着话间眉头依旧紧锁,似乎觉得忘了什么事情。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有水而乐?”。“”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诸葛亮脑海里忽然出现这句话,他悚然一惊,嘴里无意识地反问:“如何不乐?”“你看,”庄子手一指,那条鱼已经游远,雾气茫茫看不到江面的地方,变得更巨大的鱼似乎凭空在雾中巡游:“这条鱼名为鲲,一日化为大鹏,便要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那时它还得水而乐吗?”诸葛亮却伸手打断了庄子的话道:“不是图南,是要往北。”说着诸葛亮就要转身往回走:“待我完成先帝所托,还于旧都,再来与先生论鱼。如今我军驻扎五丈原,北伐大业,一刻离不得我…我…”“我记不得来的路了,先生可愿与我指路?”庄子叹了一口气:“诸葛孔明,你既饮了孟婆汤,奈何桥上,如何念念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