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个很不感冒。因为教育是和风细雨,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大鸣大放,是狂风暴雨,教育是农业来不得突击猛进。但是大型励志演讲本身带有功利性,并且追求速效,速成。他们奢望两三小时的演讲,就能改变多少人,就能挽救多少人,就能提高多少人,就能催生出许多未来的成功人士。这在我看来纯粹是“痴人做梦”。
现在一些励志演讲机构商业化太重,演讲到最后往往变成了变相推销,卖励志书籍、光盘等,定价很高,但孩子或家长在经过演讲洗脑后,往往争相购买,演讲者获利颇丰。如果演讲机构能缩小盈利空间,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师生、演讲者双赢的励志演讲活动之路。
励志的演讲本身就是激励的一种,他可以让人精神振奋,也可以看到过往成功者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虽说有些夸大其词,但不能否定每个人过去的艰苦,这也是对自己做一件事情坚持的动力,加强意志不可动摇一个补丁。
每个人各有不同条件,能力不同,社会环境背景不同,适应承受力不同。如果千篇一律按照成功者启言思路去运作,根本行不通,甚至适而其反。哪为什么听他们演讲,个个听之入耳,一片哗然,一片掌声,这是粉丝效应。
把一个题材在短短1小时或者几小时通过演讲形式表达给听众,这本身就是一个总结报告,更是一种精华云集,不便生动而且更容易吸收与理解。
思想重要,只是这样显得很浮于表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多数人的通病,即使知道也很难改变,更别说由洗脑式灌入,可能是南辕北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