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一般一个区域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那么人均在便利店小超市的消费额为4-6元,老年人为主的区域人均消费不足2元,所以我们在评估某个位置可辐射有效消费人口时,要摸清该区域的主要人群结构,再摸清人口数量,有人会问,我们怎么知道有多少人,比如说某个小区,你可以先百度下该楼盘的总户数,然后通过问物业实际入住人口也可观察该小区入住率情况,一般有入住的房子都有装修,装空调窗帘阳台晒衣服等,那么多少人可以开多大的店,一般来讲,每1000人的常住人口适合开一家120平米以内,租金不超过一万软妹币每月。反正楼主当时数了三天的阳台和空调外机,现在也佩服当时的自己竟如此执着。这方面选址的书籍可以去人大经济论坛找一下。
布局:找好店址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划整个便利店的布局,哪组货架卖什么,你得先设计好,好一点的货架公司会免费设计布局图,人家会给你专业建议如何分区规划来提高陈列效果。布局规划好了后,就准备着手装修了,店内装修、招牌、门面装修、墙体装修等等。至于装修公司建议还是选择当地的比较好,知根知底,上门沟通也方便些。
产品选定:原本担心供应商不好找,后来根本就是杞人忧天。其实当你在装修门头的时候,供应商就自己跑上门了。选择商品的时候以便利为主,千万不要干了大卖场的活儿,与供应商好好洽谈,确定合作协议。制定流程:流程是保证店面经营有序的重要方面,如订货、售卖流程、日常管理流程、分工、责任人、时间、要求等等都要提前规划好流程。
首先一个店面的形象也很重要的,最起码的卫生是很重要的,还有物价不要高过另一家商店,或者你可以护个小优惠。如人家卖3元钱,你可以2.9元,或者2.8元。这样比较容易吸引眼球。商品的摆设要有规律整齐。这样可以方便顾客购买。还有就是服务态度要好。货物上架不能摆放太长时间,到一定的保质期,可以降价销售。尽量保证自己的商品在保质期内。还有外表要干净。对于水果蔬菜类的易耗商品,有能力的要多上设备,提高保鲜水平。但这个有利有弊,特别是对水电成本会带来不小的压力。解决的方法是,做点粗加工。把水果,特别是卖相不好的,押上刑场,刀斧伺候,做成小果盘,配上纸巾叉子。蔬菜则做成净菜和配菜,花费的功夫不多,成本不高,但售价能提高不少,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损耗。
身单力薄的小店当然是没办法和大卖场彪价格,但也不能就伸着脖子,等着供应商的斧子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一是靠自己走量能卖的出去,二是要抱团,几家店坐下来谈一谈,分工合作,互惠互利。就几种销量大的商品分别由各家认领,统一订购,把几家的量交个一家订,由他来和供应商谈优惠价格。这样大家的平均成本就都降下来了。由于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几家店之间的关系也就从大眼瞪小眼的竞争,变成了竞合关系。甚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形成一定程度的价格协同,大家都卖差不多的价,相互保证一点高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