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因“神女”而不同。由于有了女航天员的加入,航天员两男一女的人员配置也对太空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神舟九号在航天舱的设计上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介绍,3名航天员的日常起居其实是分开的。天宫一号中的厕所是男女有别的,并且是独立的空间。航天员没有淋浴,但却可以擦澡。此外,天宫一号内还设了两个独立睡眠区,不但可以防噪音,也可以保护女航天员的隐私。在太空睡觉的场景非常有趣:每个男女航天员都有专用的睡袋,只是由于失重,在太空睡觉就无所谓站着还是躺着了。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在太空用水的分配上会特别照顾女航天员,水量会多一些,另外还允许女航天员带一些无毒无污染的化妆品。在失重状态下,梳头最简单,只要梳好一种发型,它就会永远保持不变。谈到梳头,女航天员在天上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无论男女航天员,在上天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头发生长速度快,太空站上航天员之间还得分工合作,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惹麻烦”的头发。
而女航天舱内服也是根据女性的体型进行设计的,为了给神九载人飞行做准备,在神八无人飞船中就曾搭载了两个各重75公斤的形体假人,按真实飞行状态穿着舱内航天服,服装上安装有生理信号测试盒。航天员中心的专家许志表示,在真实飞行中,心电、呼吸、体温、血压四大生理指标密切关系着航天员飞行时的身体健康,需要实时监测,供地面医监医生分析。航天员会24小时穿着生理信号测试背心,提取这些生理指标。形体假人穿着的舱内航天服,在飞船发射、返回和变轨阶段航天员是必穿的,危急时可以救命。飞船座舱一旦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舱内航天服可以立即供氧供气,提供防护。对此,航天服专家刘向阳也提到,舱内航天服只在飞船中配备,航天员在天宫中工作、生活不需要穿着舱内服。他还透露,对女航天员的舱内服进行了研究,是针对她们的体型特征进行设计的,保证服装适体。
宇航员的选拔,航天活动要求航天员有强壮的身体,以耐受各种恶劣环境条件;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应付意外情况;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以探索载人航天的经验;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以适应航天探险活动。早期的飞船在主动飞行段和返回飞行段要经受6~8g的过载,航天员大都从空军飞行员或试飞员中选出。后来,载人航天器的力学环境大大改善,航天飞机的过载仅为2~3g。因此对航天员体格方面的要求相应降低。由于载人航天活动的任务渐趋繁多,于是航天员便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航天驾驶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驾驶载人航天器。这类航天员一般还是从具有丰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另一类是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他们执行各种空间使命,如在轨道上施放卫星或从轨道上回收、修理卫星,进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医学研究和空间加工试验等。对这类航天员不要求具有飞行的技术和经历,但必须具有某种科学技术的专长。
航天员(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宇航员。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飞行则需超过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为止,按照美国的定义共计440人,在太空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全体乘员天(crew-day,美国的定义),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个全体乘员天。在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下,只有434人符合资格。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来自至少32个国家。在香港及东南亚,航天员亦称太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