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就是说,我如果答应去做他的家臣,又去杀掉他,那就是我在侍奉他时,怀着一颗背叛他的心,要我做这种事,是非常难的,我之所以选择现在的做法,就是要让将来天下的人看到,如果他怀着二心去侍奉他的主人,当他听到我的故事时会感到惭愧。
所以豫让做这件事情,不管再苦再难,但是他觉的他走的是正道,没有采用奸诈的方法去实现他的目地。
聂政、荆轲、豫让是《战国策》上有名的豪侠之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身上体现的古代英雄节义、精神价值,永远让后世感佩仰慕。他们都是政治舞台上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
原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东周四大刺客之一豫让,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灭智氏,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词语解释为: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死:死女为悦己者容亡、去死; 悦己者: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说:通"悦"容:作动词,修饰、打扮。
典故出处
折叠《战国策·赵策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仇矣。"
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