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邀请的对象一般是朋友、熟人,所以内容格式上的要求都比较松,可以写得随便一些。只要表明邀请的意图,说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等。但既然是邀请函,那么就一定要在信中表达非常希望对方能够参加或者出席的愿望。这种邀请函的篇幅可以非常短。邀请函的主体内容符合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由礼仪活动名称和文种名组成,还可包括个性化的活动主题标语。称谓。邀请函的称谓使用“统称”,并在统称前加敬语。
如 ,“尊敬的× × ×先生/女士”或“尊敬的× × ×总经理(局长)”。正文。邀请函的正文是指商务礼仪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落款。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日期。注意问题: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暨”或“和”,不用顿号或逗号。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写明举行活动的地点。对邀请者而言,发出邀请,就像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不仅要力求合乎 礼貌,取得被邀请者的良好回应,而且还必须使之符合双方各自的身份,以及符合 双方现状的关系情况。
在商务交往中,因实际需要不同,商务人员必须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请, 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者是来我处做客。这类性质的活动,在商务礼仪上被称 为邀约。邀约可称为邀请或邀集。从交际的角度来看待邀约,它实质上是一种双向的 约定行为。当一方邀请另一方或多方人士,前来自己的所在地或者其他某地方约会,以及出席某些活动时,他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必须取得被邀请方的 同意与合作。作为邀请者,不能不自量力,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既麻烦别人,又自 讨没趣。作为被邀请者,则需要及早地做出合乎自身利益与意愿的反应。不论是 邀请者还是被邀请者,都必须把邀约当做一种正规的商务约会来看待,万不可怠慢从事。
在一般情况下,邀约可分为正式邀约和非正式邀约。正式的邀约,既讲究礼 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因此它多采用书面形式。非正式的邀约,通常表现 为口头形式,相对而言,它要显得随便一些。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具体形 式,适用范围为正式的商务交往。非正式的邀约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电话 邀约等不同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 约,后者可称为口头邀约。根据商务礼仪的规定,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邀约作为邀约 的主要形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