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独女,读初中,身边90%都是独生子女,没觉得有什么,然后上了高中,高中是某著名封闭学校,招生分为本地正常录取和我这种外地借读(我那一年学校没办法办理学籍)我开始发现,我身边来自农村的女孩基本都有个弟弟这个比例和我当时上初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差不多,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坐在我后面的女生,在我看来很好看,但是胆子很小,人一多就声音抖,然后当时我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彩色笔划重点,她看到了,想要,但是没买,后来一次放假,她买完回来,说想不到这个竟然要5块钱(大概4只,比较小的那种)要不是买给弟弟,才不会买,嗯,她真的很努力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挺尴尬的,和我混吃混喝差不多,我觉得可能就是她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就难得到,相处之下,同样的城市独生子女,就要显得更加的自信乐观。
独生子女最大的不同应该是跟父母的关系,不需要特意讨好父母,因为我的父母就只是我一个人的父母。我们隔壁邻居生了二胎,6个月的妹妹已经会跟36个月的哥哥抢玩具了,哥哥不肯打了妹妹,妹妹狂哭。我们家女儿在家从来都不会有人抢玩具,四个老人唯一的孙辈,压岁钱都够她一年的生活费了。隔壁哥哥也因为玩具打过她,她哭了回家立马给她买个一样的,不想再和哥哥玩,就长时间不跟邻居玩。最担心的还是怕她长大喜欢独处,因为我跟我老公就很讨厌聚会,喜欢在家自己玩。
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从小就习惯一个人,我一个人逛街,看电影吃饭,我觉得很习惯啊,孤独才是人生常态,不可以依赖任何人,说实话,我独生子女的成长,让我很注重独立生活,我觉得子女结婚后,是脱离自己的原来家庭,成立新的家庭。双方父母都不应该掺和,那些说有兄弟姐妹是父母百年之后的依赖,兄弟姐妹结婚成立新的家人的时候,你应该清楚他(她)最亲近的人是伴侣,子女了,合适的距离才是维护关系的关键,亲情也是感情的一种,也需要维护,如果你无理取闹,那么就算再多的兄弟姐妹也没用。
作为独生女的父母,我们把全部的爱给了女儿。她不完美,脾气死犟死犟,不听别人的劝说,嘴巴笨,不会讨好人,胆子小,人又单纯,傻傻的,如果再来一个孩子,我可能控制不住自己会偏心,公婆更是重男轻女到极点,所以我和老公商量不生二胎,为了她好,也为了我们自己好。从小学钢琴,去培训机构补课,每年出去旅游,我们也付出不少,今年她高三,希望能上中大线,这样她将来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证。总之,希望女儿一生平顺,幸福安康。
独生女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小棉袄!在家里就是山大王!爸爸妈妈的爱都给了自己,毫无保留。当然期望也都给了一个人,得到的多,承受的压力也多啊!毕竟只有一个,父母希望成材的希望都在自己头上。所以幼儿园开始学画画。小学学电子琴,中学学大提琴…各种补习班全都支持,可惜我是个囫囵吞枣之人,东西都没有学精。不然现在也是我的一大笔人生财富。总之,没有兄弟姐妹也没什么遗憾。当个独生女挺好的。
出生在二线省会城市的90后独生女,父母都是国企员工。那时候还是管控相当严格的阶段,要是查出了谁家有二胎,父母工作肯定不保那种严格。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身边没有同学不是独生子女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觉得爸爸妈妈本来就应该只有一个孩子才对。到高中有了宏志班,就是那种把周边县城农村学习好的学生破格录取到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为了提高高中升学率的。那时候才知道。县城农村里原来基本都不是独生。到了大学更震惊了,已经变成了班里面独生孩子是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