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就属于大学从老家考出来,并且留在城市混的不错的那种。怎么说呢,他有的时候似乎也怀念,保留着许多过去的语言和习惯,但有的时候能看出来,由于思维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老家的人,事,似乎又不被他认同了,变得陌生和不可理解了。前阵子一个情况差不多的学长也跟我说了类似的感觉。大概就是一个感叹“回不去了”吧。
厌恶。在农村的时候就巴望着赶快走出去,现在除了过年不得不回去,能少点关系就少点关系。愚昧贫穷落后,没一点喜欢的地方。上学要助学贷款,毕业每月打钱回家。在城市孩子在父母庇护下发展的时候,我却要不停的反补,还要承受各种精神方面的负能量。以后我的孩子会出生在城市,我会尽我所能呵护他/她长大。
我们家在我初中的时候搬到三线城市,要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立马学校的老师跟村里的老师差别很大,学习的东西差的很大,我复读一年,要不根本跟不上,现在别说是我,就是我父母也习惯了城里每天去超市,每个周去泡澡,不定期去自驾游,在回农村种地是不可能了,受不了那个苦。
挺不喜欢那种还特别老旧的农村吧,因为从小爸妈就把我带到城市生活了,对于以前农村的苦没什么印象,所以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农村都挺难受的,不喜欢农村破旧的房屋,而且还到处是鸡屎鸭屎,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吃饭的时候都要闻着那股臭味。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直到我读了大学。 也许因为看到的世界小,我从小对农村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我热爱土地,热爱庄稼,热爱收获,热爱秋收后玉米秸燃烧的香味和灰烬,也热爱开春翻耕后土地的松软,那是土地又一次轮回的开始。
就说一点。以前乡下有亲戚做生意发了点小财马上就跑市里来了。说在乡下一个人发了财如果不能带动全家族是可耻的,但靠老家那伙人根本是管不好现代企业的。家族势力熟人社会的制约这是在城市里的人完全没有经历过也想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