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的我们那小时候父母办年货很累。那时候条件差,也没钱买,家里人也多吃的也多。年货以自家做的为主。例如蒸粘糕,俗称增年高,粘豆包,做豆腐,炸油丸,杀年猪等等。除了吃的以外需要花钱买的东西有贴年画,贴门神,贴对联,买鞭炮等。那现在农村和以前比大不相同了。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城里安家落户,村子里以老人居多,也只有过年儿女们回家才能给家增添一些欢乐气氛。当然年货有的早就准备好了。例如我们家杀的年猪,也就是城市人所说的笨猪。还有自家散养的大骨鸡,山里捡的真菇蘑(晒干)。自家产的大豆在当地油房直接压榨的豆油。给儿子准备的笨鸡蛋等土产品。(儿子回城拿的)老婆托人在岛里弄的扇贝丁。
关于“吃”的方面。重点是围绕团年饭来采购的。吃的东西大约年前半个月左右就开始准备了。主要有蔬菜、瓜果、肉类,肉类也不再局限于猪肉,鸡鸭鱼等,山珍海味也登上了老百姓的餐桌。除了团年饭需要的食材,春节期间还会准备招待客人的小食品,主要有水果、瓜子、花生、糖、饮品等等,水果、瓜子、花生是重头戏,我们家采购的量比平时要大很多倍,这些东西堆放在储藏室里,会占去一个角落。很多时候,年过完了,这些东西还没有吃完,坏掉的水果也只好扔出去。但第二年仍然会买很多,总感觉数量不多就没有年味似的。
我们家要打扫房间,蒸馒头,蒸枣花,炸肉丸子素丸子鱼,蒸酥肉,灌香肠,买糖和瓜子。买水果,不管有没有人都摆着。肉食类。鸡肉、鸭肉、鱼肉、羊肉、牛肉。除了原味的,还要卤一些牛肉、鸡爪子、鸡胗、猪肚子之类。鱼要做成干鱼,风干鸡,腊肉等等。半成品类。香肠、鱼糕、肉糕,蒸肉、扣肉、各种圆子,如肉圆子、绿豆圆子、珍珠圆子、豆腐圆子、鱼圆子等等。各种蔬菜。不管到时候吃不吃的了,总还是要多买些。水果。常规水果橘子、苹果、梨子、龙眼,好一点是车厘子之类。
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挂件。我们家喜欢挂灯笼,旧灯笼褪色以后,会趁新年买新灯笼换上。我喜欢参与挂灯笼的过程,一家人有说有笑,有人递灯笼,有人挂灯笼,其乐融融。二是根据需要添置家用物件。这些没有一定之规,锅碗瓢盆、床上用品、鲜花摆设、桌子凳子,心情好了,喜欢了,就赶紧买起来。这些东西常常在平时想不起来要买,一到过年常常就有了换新的兴致。这或许应该算作过年的乐趣所在。过年,在书桌上摆上一束鲜花,是我喜欢做的事。
这个主要看家庭条件,说吃的话,家庭富裕点的就多备点年货,经济一般的就少买点东西,但是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有鸡鸭禽类,有钱的买,不买的一般都家养有,像猪肉的话就比较普遍了,有些地方过年前10天半个月喜欢搞腊肉,腊肠等。还有就是一些年糕啊,粽子大多家庭也会做,其次就是各种家庭团聚和待客的一些小吃或零食等。
小孩子们会按照旧例添置一两套新衣,尽管他们对于新衣已经没有当年我们这一代人过年时穿新衣的兴奋感觉,但是作为一种传统,大人们也要坚持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添新服。过年添新衣还针对老年人,是子女为尽孝心特意给老人们准备的。至于大人们自己,则没有要求,往往随性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