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家希望自己打拼、不希望「啃老」的心情,但是非常希望读一下我下面说的话,也许会给你启发,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曾经,我和很多人一样,以用父母的钱为耻,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所以,我非常抗拒用父母的钱来买房这回事,总觉得我要自己赚钱,而且,我相信自己赚钱的能力。
但是,有一天我顿悟了,或者说,我的父母点醒了我。他们说:现在相当于我们借给你一部分钱,以后你肯定能赚钱,还给我们,房价肯定会涨,迟早要买房子,买的越晚损失越大。既然别人的钱能借,父母的钱为什么不能借?这是在05年,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的房价(特别是北京的)经历了多么大的跳跃。我能告诉你们,我最早看的房子只有3000块么?北京,四环内,地铁沿线。有个朋友晚买了一个月,多花了几十万,以他当时的收入,也是一两年的收入。
实际上,父母也就是这么说,说到「还」,父母给我们的,又岂是能还的清的。我的心态是,我和家人就是一个投资集体,如果认为有必要,就集中起来投资,无论是刚需房,还是投资房。关键是衡量其中的投入产出,要么收益最大化,要么损失最小化。如果判断房价要继续上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而自己又的确需要买房,而父母有的确有现金,为什么不用?
钱不过是财富的中介,我们的财富一定得转化为能够保值增值的形式。具体到“养老钱”,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一方面是心理需求,一方面是理智判断,要根据家庭情况自己掌握,我只是希望帮助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避免可能的弯路。保持适当的现金是需要的,我也不建议大家把家庭所有的流动资金都固定下来。具体的度就各自掌握了,如果你的父母长期持有20万以上的现金来作为保险,我就建议你们考虑一下转换财富的形式。想想10年前的20万和现在的20万的区别,都存在银行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刚刚,我母亲和我聊天时说,今天买了半个西瓜,花了18元钱,当年我们那的西瓜,可是几分钱一斤啊。其实,我们应当帮助父母来准备养老钱,难道,我们以后要让他们自己靠自己?
只要我们处理好风险问题,只要我们的投资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挥霍性的消费。这不是「啃老」!只有那种游手好闲、拿着父母的钱乱花的人,才应该感到耻辱。在这里答题的各位,我有信心认为大家都不是这样的。
我的一个兄弟,曾经同样是这个想法,一直认为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努力工作,赚钱攒够首付买房,但是按他的说法,工作很努力,收入也不少,但是越攒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现买不起房了。去年,在房价再次攀升的前夕,我和另外一个好朋友借给他一部分钱,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终于买到了房,如果是他们自己再攒到今年,又得多出八十万。这是个投资问题。只要判断现在买房是恰当的时机,如果能够有钱付首付,即使是借父母的钱,也是可以的,自己来还贷。
所以,各位,当大家考虑这些问题时,不妨站在整个家庭这个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如何让整体的家庭财富保值增值,如何收益最大或者损失最小,将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千万不要被年轻的热血挡住自己的理性判断。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我仅仅是帮那些家庭有一些经济基础、又身为理想主义者的朋友,开拓一下思路。如果你自己没有奋斗的决心,就想着从家里捞点钱,而不是去改善家庭的整体状况、回报父母,对不起,你不在此文的受众范围内。
会。前提是:
1.我有稳定的收入、健康的身体和稳健的理财能力能负担房贷和给父母养老。
2.从大环境考察,房价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不上涨的可能。
3.对我来说,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非常重要。比如,没房子就没有姑娘肯跟我结婚,或者没房子每年要搬家,劳心劳力。
4.我的事业已经进入稳定期,10年内不会换居住地。
5.最重要的,父母愿意给。
买房是一个大的投资,在当前的中国,普通工薪族很难靠自己的收入在短期内赚到首付,父母的养老钱放在银行里也是会在通货膨胀中缩水,相比起来不如以孩子买房的形式对抗通胀了。此事无关道德,就是经济帐最优解,而已。
不会
如果父母养老钱富余,买房不会影响到父母的晚年生活,那么可以买,对家庭资产是一个很好的配置提升,不要觉得这是所谓啃老,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竞争,人生是一场接力赛,财富就是用来传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