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磐安县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然头发花白,拄着拐杖,但却气色颇佳,目光炯炯。他就是百岁老人羊耀同,下面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这位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和长寿秘诀。
羊耀同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九月十五日,祖辈十分好学,曾出过两科进士,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后。也许是遗传的因素,羊耀同天资聪颖,4岁时就上了蒙学,到10岁时已能背诵《四书》、《五经》中的不少名篇。
1914年,接受辛亥革命洗礼的羊耀同告别塾师,到金天寺国立学堂求学7年,接受了国文、算术等“新天教育”,学习了白话文。
羊耀同已四世同堂。今年96岁的结发妻子邵菊花与丈夫患难与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前年,邵菊花不慎摔了一胶,一直卧床不起。羊耀同就经常陪着病榻前的妻子说话,有时还给妻子读报、讲故事,变着法儿帮妻子解闷。老人的儿子、儿媳妇都是农民,尽管经济不富裕,但对父母还是关怀备至,有好吃的总要留一份给这对相伴一生的长寿老人。
老人年轻时爱唱婺剧,拉二胡,现在兴致好的时候还爱哼唱几句。如今他是磐安山区最年长的健康老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以他为荣,村里许多人家办红白喜事也会请他当上宾,老人很节俭,平日里乡邻们给他的钱物都交给儿子,自己分文不留。即使是今年6月份起县里发给的每月100元生活补贴,他也如数上交家庭财政。他用并不十分纯正的普通话说:“解放前,我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啊。”
羊耀同的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一派田园风光。在这宜人的生活环境里,羊耀同的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如今每餐还能吃一大碗米饭。羊耀同年轻时曾加入国民党,还担任过乡民代表,解放后因此被捕入狱,因表现积极,被提前释放。后来他带着家人,又两次举家跨县搬迁。面对这些生活磨难,羊耀同从不大喜大悲,对人对事始终和和气气,高兴的时候,他会哼一段乡间小曲;难过的时候,他会背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正好验证了“和气增寿”的古话。
在一项对这些百岁老人的后代进行的研究中,证实了后一种说法。研究者给他们做了一系列的个性测试,并随机挑选了与他们年龄相同的另一部分人做同样的测试。将结果对比后发现了以下两个特质可能会有助于延长我们的生命:
特质一,低神经质。这是Woody Allen的个性特质,用来衡量像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倾向。那些长寿的人,其子女无论男女,得分都远远低于平均值。
特质二,高外向性。在社交测试中,那些百岁老人的子女得分均排在前列。女性在宜人性的测试中得分很高,这意味着她们是善于合作的类型;百岁老人的男性子嗣中,年龄较大的那部分人在此测试中仅处于平均状态。研究者对于外向性的结果作出了特别注释,因为在任何年龄段它都高出人们的想象,尽管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百岁老人的共同特征:
几年来,参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的研究人员们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些年龄在百岁(女性在102岁)以上的长寿人群,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配偶、子女身上。现在,这项研究发现了长寿人群的有趣特质:
他们都不肥胖,其中的男性多数是消瘦的;
他们通常能够保持机敏的头脑,对于那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脏疾病和癌症,他们也能够避免或是延缓其发展趋势;
他们通常能很好地处理压力。





